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狗舌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996页(1400字)

【概况】:

异名 舌头草、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米青、铜盘一支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狗舌草的全草。

原植物 狗舌草Senecio kirilowii Turcz.ex DC.〔Tephroseris kirilowii(Turcz.ex DC.)Holub〕

历史 狗舌草载于《唐本草》:“狗舌草生渠堑湿地,丛生,叶似车前而无纹理,抽茎开花,黄白色,四五月采茎暴干。”据描述及附图与本品原植物相近。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短根茎,全株多少有白棉毛。

茎直立,高20~70cm。基部叶丛生或莲座状,有短柄,叶片椭圆形或近匙形,长5~10cm,宽1.5~2.5cm,顶端钝,基部常下延,边缘具不规则浅齿或近全缘,两面被蛛丝状毛,背面更密;茎叶少数,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抱茎,稍下延。

头状花序3~11个组成伞房或假伞形花序;总苞筒状,总苞片1层,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背面被蛛丝状毛,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舌片长圆形,黄色,中央花管状,两性,顶端5齿裂。瘦果圆柱形,有纵肋,密被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4~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61页.图65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沟塘边、路边湿地。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和西南。。

【药理】:

本品3g/ml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24

【药性】:

性味 ①《唐本草》:“苦,寒。有小毒。” ②《履巉岩本草》:“寒。”

功效 清热,利水,杀虫。

主治 肺脓疡,肾炎水肿,疖肿,疥疮。 ①《唐本草》:“主疥、瘙疮,杀小虫。” ②《履巉岩本草》:“治髭痈,收疮口。为细末,用少许贴患处。”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水,活血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肺脓疡:狗舌草、金锦香各15g,加烧酒250ml,密闭,隔水炖服,每天1剂,痊愈为止。”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肾炎水肿:鲜狗舌草2~3株,捣烂,以酒杯覆敷脐部,每天4~6小时。”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肿:狗舌草9~15g,水煎服。” ④《湖北中草药志》:“治急、慢性白血病:狗舌草3g,水煎,早、晚各2次服用。” ⑤《湖北中草药》:“治恶性细胞增生症:狗舌草6g,水煎服。” ⑥《湖北中草药志》:“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狗舌草6~8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周。

”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口腔炎:狗舌草9~15g,水煎服。”

上一篇:狗肉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