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714页(1040字)

【方源】:

《金匮》卷中。

【异名】:

耆芍桂酒汤(原书同卷)、黄耆苦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苦酒汤(《全生指迷方》卷三)、黄耆桂枝苦酒汤(《峰》卷十九)、耆桂酒(《玉案》卷三)、黄耆芍药桂酒汤(《症因脉治》卷三)。

【组成】:

黄耆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用法】: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代苦酒。

【主治】:

①《金匮》: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②《明医指掌》:伤寒脉沉,咽痛自汗。

【方论选录】:

①《千金方衍义》:水湿从外渐渍于经,非桂之辛温无以驱之达表;既用桂、芍内和营血,即以黄耆外壮卫气以杜湿邪之复入;犹恐耆、芍固护不逮,而用苦酒收敛津液不使随药外泄。

乃服药后每致心烦,乃苦酒阻绝阳气不能通达之故,须六七日稍和,心下方得快,然非若水煎汤液之性味易过也。②《金匮要略心典》:黄耆、桂枝、芍药,行阳益阴,得酒则气益和而行愈固,盖欲使营卫大行,而邪气毕达耳。

云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遂行,久积药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而解。

【临证举例】:

黄汗 《山东中医杂志》(1982;1∶34):张某某,女,22岁。

因家务劳作汗出,即用凉水浸毛巾擦洗身体,后发现上半身出汗,色黄,量多而粘,衣物均被黄染。自觉乏力,纳呆,微发热,有时干哕,月经正常,小便色略赤,大便色正常,巩膜皮肤无黄染,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略滑。辨证:黄汗。时值盛夏,暑热当令,劳则阳气张,遂汗出,复受水寒之气,致热伏于内,酿成外寒湿,内郁热之势,交相蒸郁,汗液排泄障碍,或发热汗出而色黄。

治则:调和营卫,清泄郁热。方药:耆芍桂酒汤去苦酒加栀子、黄柏。药用:黄耆18克,白芍12克,桂枝9克,黄柏9克,水煎分二次服。服三剂黄汗已止。

随访三年未再发现黄汗。

。【备考】: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黄耆芍药桂心酒汤”、《准绳·类方》引作“耆芍桂苦酒汤”、《医灯续焰》引作“黄耆芍桂酒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