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释例》二卷 清 庄棫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分省医籍考上册》第546页(848字)

见民国十九年《续丹徒县志》卷十八《艺文志》之《书目·子类》。

同上《志》卷十八《艺术志》二《杂文·庄棫读金匮记序》:《金匮》之于医,其六经之《春秋》乎。自秦越人着《难经》、太仓公答文帝问,而世所谓黄帝、《白氏内、外经》及诸《经方》,亦相继以出,载《汉书·艺文志》。惟《金匮》着于张仲景,在后汉时为最晚。白氏之书不获见,《金匮》所载多黄帝所未述及。诸方证治,林亿复加删定,分伤寒为《伤寒论》,其杂证别为二十二篇。其中义蕴之精,体例之密,辞曲而达,意微而婉,有文见于此,而义在于彼者;有既见于此,而复见于彼者;有言之而不终者,有反复而长言之者。孟子所谓:“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某窃取之。”即以《金匮》言,其意与义,甚于文耶?抑有在于文之外者耶?余将为《金匮释例》一书,仿晋杜予《春秋释例》之例。兹册所载,皆读书所得之语,随手杂录成为二卷。虽于大义未能十得一二,然《金匮》之书亦可因是求之,即其源而溯其委矣。

同上《志》卷十三《人物志》五《儒林》:庄棫,字中白。深思笃学,博览穷经。贫甚,橐笔走四方,读书不倦。少治《易》,通张惠言、焦循之学。好读《纬》,以为微言大义非《纬》不能通《经》。又治《公春秋》,于董子《春秋繁露》一书,服膺最切。与戴望、谭献、刘寿曾、袁昶诸人为道义交,学益进。柳兴恩称其竭力读书,穷而不愁,更出虞卿之上。袁昶亦称其于经多读《易》、《春秋》,能通其象、数科指;于子深于荀、董,旁及百家,靡不研览,于长于乐府,论着文之体制,则于皋闻张氏为近。又晓星度、阴阳之占候。居江、淮间,久习于河、漕、盐三政兴废利弊之故,言之娓娓可听,可以觇其学识矣。生平着述甚富,谭献为刊其《周易通义》八卷。女夫许承家为刊其《蒿庵诗词集》十二卷、《蒿庵文集》八卷。尚有《荀氏九家义》九卷、《静观堂文》十八卷、《东庄笔谈》八卷待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