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130页(560字)

祭祀用的器具。包括鼎、俎、豆、鬲等食器,爵、尊、彝、卣等酒器,钟、鼓、磬、铙等乐器,以及所谓“玉帛”。玉帛指祭祀时用的璧、琮、圭、璋、琥、璜等玉器和束帛(每束十卷,每卷长短和色彩都有规定)。祭祀时将玉器放在束帛上面,然后上供。玉帛还广泛用在其他典礼中,因此成为礼器的代名词。孔子曾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据说,夏禹在涂山会合诸侯,当此之时,“执玉帛者万国”。玉帛又成了和平的代名词,类似《圣经·创世记》中衔着橄榄枝的鸽子,后来汉语中就有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在所有礼器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鼎,被称为“国之重器”。鼎最早是炊具,基本形状像圆锅架在三条足上,所以汉语中有“鼎足而三”、“三国鼎立”等说法。后来演变为礼器,用青铜铸成,祭祀时用来装胙肉。古代王公贵族铸鼎铭刻祖先的功绩,藏在宗庙。地位不同,鼎数以及装饰都有差别:天子九鼎,饰以黄金;诸侯七鼎,饰以白金;卿大夫五鼎,饰以铜;元士三鼎,饰以铁。古代有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九鼎”象征九州,表示天下一统的意思。这样,“定鼎”就有了统一天下的含义,后来特指“定都”;而“问鼎”则表示有取代之心,春秋时代,楚子有觊觎周室之意,向周大夫王孙满打听周鼎的轻重,王孙满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上一篇:祭品 下一篇:凶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