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书籍: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 更新时间:2018-09-25 13:04:4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205页(736字)

北方民族名。

源于东胡族系,经过长期错综复杂的民族发展过程,逐渐形成有共同民族特点的部落群体,分布在大漠南北,以游牧为生。唐代始见于记载,称“蒙兀室韦”。1140年,孛尔只斤族酋长合不勒夺取金克鲁河以北地区,始以“蒙古”为称号。“蒙古”意为银,与女真族的“金”相对。

但蒙古各部互相攻劫,形同仇敌,直到13世纪初,出身孛尔只斤族的铁木真经过东征西讨,统一了蒙古草原上的众多部落,建立起蒙古汗国,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天下之主”。从此,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阴山,原来各自为政、各有其名的游牧部落,都在蒙古汗国的旗帜下,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这就是后来灭金、灭夏、灭南宋,最后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蒙古族

蒙古族是典型的上民族,天性剽悍,骁勇善战,曾经两次西征,从亚洲杀到欧洲,“蒙古旋风”所到之处,尽皆望风披靡,而蒙古铁骑总数不过十来万。蒙古族曾经在横跨欧亚的广阔土地上,建立过四大汗国:俄罗斯的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中东的伊尔汗国,西辽的察合台汗国,天山南北的窝阔台汗国。

后来的结果是,窝阔台汗国在1310年被察合台汗国兼并,而察合台完全受控于元朝皇帝。钦察汗国的统治延续到1480年,伊尔汗国的统治延续到1388年,竟比蒙古族在中国的统治时间还长。

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占大都,元朝灭亡,蒙古族退回大漠南北。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进攻山西,明英宗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明末,科尔沁、察哈尔等部先后归附满洲,组成“蒙古八旗”,成为清朝的劲旅,故入关后,清廷给予其种种殊荣和特权。蒙古的兴衰,至今仍是欧亚学者探讨的热门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