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斯皮力古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12页(843字)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北17公里处的沙漠边缘,东距杭桂乡祖拉吾绿州约3公里。“阿克斯皮力”,维吾尔语,意为“白色城堡”或“白城墙”,因该古城墙系用白粘土筑成,在黄沙环境中呈白色,故称。古城大部分被流沙掩埋,现仅残存北城墙,长约93.6米,高约5米,底宽为2.5米,顶宽1.5米,东段尚有一面隐约可辨,墙为弧形。据此古城应是圆形,测算其直径约305米。城墙用大小不一的巨型土坯砌筑,土坯长约50厘米、宽约30~40厘米,厚约10厘米。城墙剖面呈L形,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较宽,可供城内守卫者巡回行走;上部为胸墙,每隔一定距离有一垛口,用于观察和防守。城周围沙丘间低地上,陶片、石器驳杂纷呈,屋基、田渠历历可辨,古河道宛然犹存。其范围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不等。1890年,法国人杜特雷依·德·罗茵斯曾探访过阿克斯皮力,他死后其队员以他留下的笔记,首次向欧洲人介绍了这座古城。1901年斯坦因到此采集到一些汉代钱币和印章,又发掘城西南2.5公里处的一个佛庙废址,发掘的陶片十分精美。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对古城进行考察,作了详细的记载。解放后,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阿克斯皮力进行过多次考察,采集的文物有汉佉二体钱、五铢、剪轮五铢、汉文于阗文小铜钱、榆荚钱、铁钱、唐钱、宋钱、喀拉汗朝铜钱、老维文铜钱、陶罐、陶象、陶马头残片、陶小、陶蚕、陶纺轮、青瓷四耳罐、玻璃碎片、玻璃珠、陶人物残片、绿釉莲座人形陶盖残片、各色釉瓷片、骨雕小狮、错金小铜象、铜环、铜器耳、铜匕、铜簪铜马饰、契丹文小铜印、铜铁残片等。长5.2厘米的陶蚕,头部较大,身有轮节,作平卧状,形象逼真,是古代于阗蚕桑业昌盛的明证。青瓷四耳罐被确认为河北磁县的产物,为新疆首次发现。城墙的土坯下面有类似文字的符号,系用手指或树枝刻画而成。对这些符号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根据出土文物,阿克斯皮力古城存在于汉至宋代,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阿克帕夏 下一篇:阿克坦别尔迪·萨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