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110页(553字)

阿拉伯语音译借词。一译“宰牲节”或“牺牲节”。撒拉族三大宗教节日之一。每年希吉拉历12月10日定期举行。节期三天。除宰牲输诚妥拉(也是朝觐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礼仪)外,节日礼仪和活动与“肉孜艾依特”大致相同。但撒拉族穆斯林更为重视“古尔班艾依特”,视其为最隆重、最热烈的盛大传统节日。届时,沐浴盛装,举着绿色长杠旗,在阿訇带领下,共赴“海卡尔”举行会礼,听阿訇诵经讲“瓦尔孜”,仪式毕回家,宰、宰,早年还有宰骆驼的。家境一般的,可几家合宰一头牛或一头骆驼。将肉分成三份,一份施与穷人,一份馈赠亲友,一份自食。每家还要炸油香、馓子,做“碗菜”,请阿訇和本村老人共餐。“古尔班艾依特”宰牲,起源于先知易卜拉黑木的传说。这位先知对安拉无比忠诚,被视为“安拉的至交”。常以大量牲畜作为牺牲献礼,并郑重表示,倘若安拉降示,以爱子易司仪作牺牲,也决不吝惜。安拉为考验他的忠诚,几次在梦境中启示他履行诺言。于是他毅然将爱子易司马仪带去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输诚。这时,天使哲布勒依来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羝羊代替牺牲。古代阿拉伯人为纪念易卜拉黑木父子的牺牲精神,每年此日宰牲献礼。穆罕默德继承了这项礼仪。将此日定为“古尔班艾依特”,并列为朝觐礼仪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