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252页(906字)

【生卒】:1906—1972

【介绍】:

维吾尔族着名人,原名为阿尔米亚·艾力·塞依拉姆,生于新疆拜城县塞依拉姆乡。少年时代在家乡初级宗教学校学习,1922年至1930年在拜城、库车等地经文学校就读。1930年以民歌形式和韵律写成第一部诗集《集市与坟场》。其后去喀什汗力克经文学院求学。此间创作了《巨大的妥协》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诗篇,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实质及其根源。后他的第二部诗集《智慧的光辉》问世,但这两部诗集后来均被国民党当局查禁。1933年,诗人在一次战乱中负伤,此后开始用“尼米希依提”(意为“半条命”、“半个牺牲者”)这一笔名发表作品。1936年至1945年,诗人在阿克苏维文会主持《阿克苏通讯》(报纸)的编辑工作,与诗人黎·穆塔里甫从事共同革命活动,创作了揭露黑暗、歌颂光明、向往自由的许多抒情诗,如《离别》、《致朋友》、《坟地里传来的声音》等,并在搜集、研究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出了长诗《千佛洞》、《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与麦吉侬》,且将其改编为歌剧搬上舞台。抗战时期,诗人创作了《伟大的中国》、《不要哭,我的女儿》、《不要忘记》、《致求学的弟弟》等爱国主义诗篇。三区革命军进军南疆,解放拜城后,诗人投身于革命队伍,于1945年来到伊犁,在革命军司令部从事宣传工作。后任“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委员及其刊物《同盟》的编委,创作了诸如《怀念祖国英烈》、《觉醒》、《控诉》、《黎明的礼赞》、《可爱的祖国》等富有战斗性的诗作。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1957年当选为自治区文联及作协理事。分别于1957年和1963年出版了《祖国之恋》、《塔里木姑娘》两部诗集。“文革”时期,诗人遭到残酷迫害,但仍然忍痛创作,写下了长诗《从坟墓中回来》及300首柔巴依诗。1972年8月22日含冤去世。1979年3月,诗人得到平反昭雪。198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诗人的诗选《心声》,198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汉文版的《尼米希依提诗选》。尼米希依提作为极负盛名的诗人,在继承维吾尔族古典诗歌和民间口头文学的优秀传统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