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乐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75页(1284字)

维吾尔族的乐器丰富多彩,共有十几种,分为弹布、拉弦、吹管和打击4类,其中弹拨乐器占多数。弹拨乐器主要有弹布尔、热瓦甫、都塔尔、卡琴;拉弦乐器主要有艾捷克、胡西塔尔、萨塔尔;吹管乐器主要有苏尔奈(唢呐)、乃依(笛子);打击乐器主要有达甫、纳合拉、塔西(石头)、木勺等。维吾尔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委婉动听,每种乐器的来历,都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据传在很久以前,维吾尔人的祥神黑孜尔用肠子搓成弦,创制了弹布尔这个乐器。同时,他还教导人们用兽皮做衣服,把盐放在食物里。这说明在很古的时候,维吾尔就有了弹布尔这个乐器。弹布尔是维吾尔乐器中最长的弹拨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五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悦耳动听。热瓦甫这种乐器在维吾尔人中最为普及。热瓦甫分为南疆热瓦甫(也叫喀什热瓦甫)和北疆热瓦甫(也叫坦坎穆里热瓦甫),这种以羊皮、皮、驴皮或蟒皮蒙面的乐器,在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都以兽骨镶嵌出美丽的民族图案,既是民族乐器,又是精致的工艺品。卡龙琴也是维吾尔族古老的琴,古时称“喀尔奈”,形状似扬琴。据史料记载,原为37弦,现改为20弦,是弦最多的维吾尔族乐器,也是演奏十二木卡姆不可缺少的乐器。卡龙琴发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而比古筝音色明亮。艾捷克是维吾尔族弹拨和拉弦乐器中最短的乐器,古代称“哈尔扎克”,共鸣箱呈球形,直径约20厘米,箱内有一层蟒皮,与桐木面板之间用一音柱相顶,演奏时发出双音。艾捷克张4根金属弦,用小提琴弓演奏,音色为板胡和二胡的混合音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就是胡琴的前身。萨塔尔是很奇特的拉弦乐器,琴体类似弹布尔,以1根钢丝作为主奏弦,另有9-13根共鸣弦,音色清净而优美,委婉轻柔,如潺潺水声,独有神韵。胡西塔尔是综合艾捷克和小提琴的拉弦乐器,有11根弦,演奏时只拉4根,其余7根作共鸣弦。音色优美,可与“乐器皇后”的小提琴媲美。“胡西搭尔”意为“欢乐的琴弦”,表达了乐器创制者的欢畅心情。达甫是维吾尔的民间打击乐器,汉族称其为手鼓,在圆形木框的一面蒙羊皮或驴皮,木框内装有许多小铜环或小铁环,演奏时双手交替击鼓而发音。它是单独伴奏和独奏的主要乐器,技艺高超的手鼓演奏家能单独演奏出种种美妙动听的旋律。还有一种小手鼓,是用在木卡姆演唱和民歌演唱中的伴奏乐器。在打击乐器中,比较重要的还有纳格拉,汉族称其为铁鼓。据说古代人们把它系在马鞍上作为战鼓使用,大约在9世纪以后,才正式成为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鼓形似花盆,鼓面蒙骆驼皮或皮,6个纳格拉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组,每组两个,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棒敲击。每逢喜庆节日,鼓手们登上屋顶,敲起纳格拉,吹起唢呐,人们翩翩起舞。每当古尔邦节或是肉孜节,人们在喀什艾提尕尔广场上,随着纳格拉的鼓声和唢呐声,便跳起狂热的萨玛舞。还有以塔西(石头)和木勺为打击乐器的,这两种乐器在演奏时可以奏出多种类型的节奏,可丰富乐队的表现色彩,富有民族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