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292页(698字)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1948年1月1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创刊。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是中共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省级报纸。以宣传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为特征,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风格。其前身为内蒙古自治运动中衍生过来的《内蒙古自治报》,50年代初随着内蒙古东西部的统一,又合并了由《绥蒙日报》发展过来的《绥远日报》。社址两度迁移,1952年从张家口迁到呼和浩特至今。第一任社长蒙古族,汉名勇夫,蒙名巴图。长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设置平行的蒙汉文两个编辑部、记者部、摄影美术部、各盟市记者站,为蒙汉文两张报纸服务。在同一宗旨和报道方针之下,蒙汉文报各有侧重,经历也不尽相同。1950年1月,报社随内蒙古党委至张家口市的搬迁期间本部报纸暂停,东部版继续在乌兰浩特出版。数月后本部报纸复刊,蒙文版为《内蒙古周报》。1948-1949年和1951-1952年间蒙文编辑部曾先后办《民族》、《新内蒙古》月刊。随着语言文字使用范围的变化,蒙文报逐渐以牧区、半农半牧区为重点服务对象。从1966年始由周6刊改为4开4版日报,其要闻有编有译,综合新闻多半自采自编,各种栏目贴近蒙古族农牧民的情趣;其副刊从《沙漠》、《金色兴安岭》到《草原曙光》几十年,全部自编,独具魅力,几代蒙古族作家成名之作由此园地面世。十年动乱期间,蒙文报被剥夺了用蒙语文采编之权,变成汉文版的翻译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报社恢复、发扬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统一起来,蒙汉文版报发行量达历史高峰,1987年蒙文版超万份,汉文版127000份。机构齐全,设备完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