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土地管理法手册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土地管理法手册》第145页(3050字)

土地作为自然界中的环境要素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在数量上不是无限的,在质量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土地除了它自身的内在运动可引起变化外,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对土地,特别是对它的疏松表层——土壤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二个方面:一个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将会促进土地良性循环,从而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它的生物生长能力的作用;另一个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将会导致它的恶性循环,破坏它的肥力,使其生物生长力减退以至丧失。

可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是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司空见惯,人们并不珍惜它,而是肆意破坏它,糟踏它。尤其是近代和现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活动范围的扩大,破坏、滥用土地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蚀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自然因素的作用和人类活动都可能引起水土流失。

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特别是人类破坏了坡地上的植被,因而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体物质的移动、流失,这就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它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破坏土壤肥力危害农业生产,同时也危害水利、交通、工矿等事业。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9亿亩,每年损失土壤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每亩每年被冲走1厘米厚的土层。被称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中游地区,因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如今已逐步成为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在世界上是最为严重的,黄河年输沙量高达14亿吨,个别年份最大输沙量竟达26亿吨以上,占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据估算,每一寸地表土要经过几百年才能形成。

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已经颁布的《森林法》第九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侵占耕地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失去了土地,农业就失去了根本。因为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加上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又不大,且要冒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土地沙化的风险,使得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同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侵占耕地的问题显得非常严重。我国有11亿人口,而且仍然在不断增长,适于农耕的土地数量又十分有限,仅15亿亩,占全国面积的10.4%。随着人口居住环境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不断扩大,城市的不断发展,每年由于土壤侵蚀、盐渍化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耕地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平均减少耕地数都在2000万亩左右。因此,耕地人均占有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且在不断减少这已成为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因而,通过立法,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已迫在眉睫了。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不合理地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二是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而施入大量化肥和为了消灭农作物病虫害而施用大量农药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人们对于空气和水的污染容易认识到,但却忽视了土壤的污染。其实土壤污染的危害并不亚于空气和水的污染,土壤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的迁移转化最终进到人体内,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着名的日本“富山事件”,就是土壤污染的突出事例。日本神通川流域两岸肥沃的土地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产地,由于用工厂排出的含镉的河水灌溉农田,使镉进入稻田土壤,而后被水稻或大豆等农作物吸收,人吃了这些粮食后中毒,生了一种怪病,医学上称之为骨痛病,因此,该事件也称为“骨痛病事件”。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土壤的污染问题。

4.土地沙化

世界上的干旱地区大部分为各种类型的荒漠,其中主要是沙质荒漠,即沙漠。其实,这些沙漠地原来并非如此,而是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些能够引起土地沙化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放牧和气候变化,世界上土地沙化的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资料表明,现在世界上平均每分钟就有150亩土地变为沙漠,每年因土地沙漠化要失去600万公顷的农田和牧场。有90多个国家和1/5的人类不同程度地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和危害。据专家们估计,全世界每年因沙漠化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亿美元。

土地沙漠化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我国从60年代初期开始,在北方万里风沙线上平均每年沙化的土地面积约有2000万亩,全国现有沙质荒漠和戈壁128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沙漠化土地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5.8万平方公里,涉及11个省区、200多个县旗,有3500万人、6000万亩耕地和70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近二十五年,我国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50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着。据沙漠研究所对过去二十五年来我国新增加的3.9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分析的预测,如再不采取措施,任其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沙漠化土地将比70年代扩大7.5万平方公里。就是说,平均每年有15000亩农牧业土地会因沙漠化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少、资源有限、耕地后备不足的国家来说,不能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5.土地次生盐渍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土地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土地盐渍化主要是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但人类的灌溉活动对盐渍土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干旱、半千旱地区,正确的灌溉可以达到改良盐土的目的,反之,不正确的灌溉则可能导致潜水位提高,引起土壤盐渍化。我国一些灌区,由于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象很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在50年代末次生盐渍土曾扩大到6000多万亩。全国有些灌区盐斑面积大约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6.海涂资源的浪费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5000多个,绵长的海岸线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涂是指高低潮位之间的土地,可作为农业生产的耕地、水产繁殖场所,也可作为盐田、油田、砂矿、潮汐能源,还可作为港口、航道、旅游等事业的开发和建设基地。但是我们许多部门没有认识到海涂的重要作用,没有将海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