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94页(639字)

流行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新光管理区《原为“陵水县第四区北光乡”》。这里的妇女在结发样式上,随着人生的几个阶段而有不同的装扮。因此,从发式上便可看出她是未婚还是已婚、已生育等等。未婚的少女,留一条小辫子在脑后垂下;订婚或结婚的妇女,结髻于脑后,前有刘海,并搽上头油,梳得非常光亮,髻上插有精致的银发簪;已生育的妇女,无刘海,髻子梳得较随便,发簪不常用。头巾一般是黑色,绣有花纹,中等长度,冬天绕上,平日不用。青年妇女戴一种如同戒指样的金耳环。盛装时,戴银质项练,练圈上挂着一些银牌,垂于胸前。手镯都是圆环式,质料有银、玉石和锡等,戴者多为青年妇女。经济条件好的人,也有戴戒指的。男子结鬃于额前,不插发簪。冬天用黑色布巾缠头。旧时,妇女身穿自纺自织自缝的民族服装,式样为开胸、长袖、无领、无纽,胸前相对绣有两块花纹或缝上两块绣花布,袖腰和衣背亦绣花。50年代后,改穿开右襟的汉装,衣服较长,覆盖臀部。下穿长过膝盖的筒布,筒布多用棉纱自织。布很厚,由三层纱织成,光滑平整。筒布上还织有线条形的精细花纹。此外,也有用咔叽布、华达呢布做筒的。盛装筒,由上截一块普通布和下截两块织花布缝缀而成,向后打褶。男子一般上穿开胸、长袖、无领、无扣(胸前以一对小绳代纽扣)粗麻衣,下穿前后各一块长不过膝的吊裙,上织有黑色或青色的几何花纹。现在,除了娘母(宗教职业者)在作宗教活动时仍穿本民族服装外,已全部改穿汉装,式样与当地汉族农民服装相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