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32页(385字)

后人对西南民族地区一定历史时期地方势力的称呼。东汉末年,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的一些地方,一些落籍的汉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的贵族分子,在相互争夺中逐渐形成为各地区的一股地方势力。三国两晋时进一步发展,公开据地自雄,反对朝廷统治。有名的“大姓”如牂牁郡的、傅、董、尹氏,益州郡的雍闿、孟获,朱提的朱褒,永昌郡的吕凯,越嶲郡的高定元等。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通过对益州郡“大姓”孟获的“七擒七纵”,逐渐将南中稳定。魏晋时期,建宁郡“大姓”毛诜、李睿及朱提郡“大姓”李勐在太安元年(302)发动叛乱,波及整个宁州地区。至东晋咸康五年(339)前后,经兼并争夺,剩爨琛、孟彦、霍彪三“大姓”为代表。339年,东晋广州刺史邓岳伐蜀,军至兴古郡,孟彦乘机兼并霍彪,随后孟彦又为成蜀李氏所灭,仅剩爨氏独霸宁州。隋唐以后,其势渐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