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53页(418字)

西藏僜人达让话音译,意为“长屋”,一种竹木结构的民居建筑。长屋分上下两层,为干栏式建筑,多建于地势比较平缓的坡地上,房屋朝向没有固定模式,依地势而建。屋架用木材,用榫卯工艺或藤条捆扎;屋顶为“人”字形,上铺平板或茅草,早年也铺盖芭蕉叶;房屋四壁以木板或细圆木做隔墙;楼上铺地板,作为住人的卧室、厨房、仓房;楼下是的圈。长屋两端各有一门,其中一门与晒台相连,晒台木梯连接地面,进屋先上晒台再进二楼大厅。晒台是晾晒粮食、辣椒和休闲的地方。长屋一般有十多米长,宽数米。在民主改革前,妻子多、蓄奴多的家庭,屋的长度有17米~18米。房屋虽是楼房,但二楼楼层低,窗户少,室内光线较暗。每户人家房前都围一个院子,堆放柴草和农具。长屋少则有4间房,多则十余间,这种房间叫“恩拜”,除仓房外,均有火塘。多妻家庭,一妻一房间,丈夫自由出入各妻房间和留宿。子女长大后,或与父母同房,或单住一间小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