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的种植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56页(631字)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经济的资源丰富,但种植业仍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主体。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中绝大部分以从事种植业生产为主。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种植业的这种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发展粮食生产、达到基本自给一直是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目标。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深居山区边陲,离内地路途遥远,运输困难,同时粮食又不同于其它物资,运输成本大,又是经常性、普遍性的消费品,因此种植业目前仍是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大头”,它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种植业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的前提。在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时期,首先要保证广大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过去贫困面大,现在的一些脱贫户也还没有巩固,同时还有近两千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大量农业资源分化出来发展林牧副渔等业,只有种植业的充分发展,粮食出现大量剩余的时候,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其它各业才有可能获得快速发展。种植业是安定人民生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最重要的保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也以种植业的充分发展为条件。种植业是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多种经营不发达,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因此,大力发展种植业仍是各民族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