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红点蛤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411页(629字)

【概况】:

基源 为蜥科动物蜡皮蜥的全体。

原动物 蜡皮蜥Leiolepis belliana rubritaeniata Mertens

形态 体长150mm.尾长为体长的两倍。头高而短小,体扁无鬣鳞,尾粗壮。吻高而斜向吻端;鼻孔大,鼻孔与上唇鳞之间有4~5排小鳞;耳孔椭圆形,几与眼径等长;吻、头顶部的鳞较大,具棱;背部鳞小呈颗粒状,微具棱;四肢前外侧和胸腹部的鳞大而光滑;咽喉部有一排大鳞与下唇鳞平行排列,并且有两排横沟褶,褶缘的鳞甚小。颈部皮肤松,固定后成皱褶状。

尾粗而宽扁,逐渐成柱状,末端成鞭状;尾腹面的鳞大而具棱。后肢强壮而长,向前可达颈部;爪发达;第三趾基部内侧有3~5枚三角状的大鳞。

每侧有股窝13~18枚。生活时颜色及斑纹的变异颇大;背面一般为灰棕色或深棕色,满布橘黄或橘红色圆眼斑,体侧为两色相间的横纹;四肢及尾正中部的斑点小;腹面一般为乳黄色,无斑或有麻斑。

幼体背色深,具圆斑,尾部鲜砖红色。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南方近海边地区,可用足及吻挖洞,雌雄成对地居于洞内;杂食性。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动物志》:“治小儿疳积:烘干或晒干红点蛤蚧1只,水煎服。”

上一篇:红背桂 下一篇:红骨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