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99页(371字)

白族民间古老戏剧,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系在白族传统歌、音乐、舞蹈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并受滇戏的很大影响。形成不晚于明代。

清末已很普遍。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据不同年龄、身分、性格又有具体的区分。

唱腔有20多种,基本上按行当和角色的性格、感情分为2类,均较高亢激越;唱调为“七七七五”式,即3行7字句,1行5字句为一段。词句常为白语夹汉语。伴奏按剧情内容分文场和武场,前者主要用唢呐,后者用大小鼓、小钵、小锣、大锣、铓锣;也有供击拍用的梆子、低音板等。有服饰和脸谱。演出时其做功和舞蹈动作朴素大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传统剧目有200多种,多数是汉族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有取材于本族传说故事的。解放前夕已濒灭绝,解放后获得新生,添入了笛子伴奏,创作出不少反映社会主义内容的新剧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