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西藏绘画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164页(504字)

唐朝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使吐蕃占据敦煌历时67年。

吐蕃在敦煌期间开凿兴建了一批新石窟。在现存45个吐蕃石窟中,有的已列为“特级洞”。

内容为“经变”故事。壁画或供养人题记中,有吐蕃官名和吐蕃人形象,供养人有144窟的“大虫皮康公”,158窟的“大蕃管内”等。在220窟甬道龛壁上,画有身着吐蕃衣饰的妇女。在《维摩诘变》的“问疾品”壁画中,还画有吐蕃赞普及其部众的形象。

在“众蕃王中”大大突出吐蕃王的形象,他手执薰香,足踏“卡垫”,头遮华盖被随员簇拥在各番王队列前面。这些吐蕃人物的衣饰、发式、胡须都和西藏寺庙内吐蕃人物的形象、服饰一致。

在144窟《观无量寿变》中的舞人,身穿大领袍、着靴、头戴巾,很像吐蕃服饰。元代,蒙古统治者在莫高窟也开凿了不少洞窟。元代的洞窟壁画主要是密宗的曼陀罗(坛城图)。有的画着变形菩萨、力士、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以及护法神佛像、布畏金刚等。

装饰纹样也多用藏文和金刚杵一类的密宗符号组成。据敦煌研究所专家考证,有些壁画出自藏族画师之手。就这一时期壁画的艺术风格说,它和今天西藏、青海佛教寺庙壁画的内容、表现形式是一脉相承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