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47页(922字)

西藏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得到发展。7世纪,松赞干布笃信佛教,从锡兰、尼泊尔请来心旃檀、诃利旃檀观音像。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唐王以释迦佛像作为公主嫁奁。

吐蕃时期遗存的雕塑作品,至今在布达拉宫、大昭寺仍能看到。

14世纪后,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加强、巩固了寺院的经济实力。这一时期仅黄教寺庙就有3070处,每座大寺院都有成千上万的雕塑作品。

公元1390~1414年,江孜白居寺及大菩提塔建成,佛塔有76间龛室,千余种十万多尊佛像,号称十万佛塔。雕塑也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在家里要供奉佛像,还要到寺庙奉献佛像;随身佩带的“嘎乌”(佛盒),也要有一尊小佛像。

寺庙街头还有在石片上雕刻藏经、以铜模压印佛像佛塔为生的艺人。有的上层喇嘛也熟知造像“度量”,成为塑造佛像的能手。雕塑的形式题材和绘画一样,也要受到宗教内容的限制,其表现形式和所使用的材料有关,工艺也较复杂,制作过程比绘画受到的限制更大。

西藏有22.4米高的巨大铜佛像(扎什伦布寺强巴佛),也有小如指尖的玉佛或金佛。所使用的材料有铜铸、泥塑、石刻、木雕以及金、银、玉石、象牙雕刻等。

佛教是多神教,要塑造的佛、神像据经书记载,有400多种,可归纳为六大类:佛像、菩萨像、佛母像、祖师像、罗汉像、护法神像。这些佛神像仔细划分,至少有1000多个。

历史人物塑像,在西藏雕塑中也占一定比例。民间雕塑中最普及的一种泥塑“洛过”(头),塑好后施以彩绘,每逢藏历年家家户户都要摆一个“洛过”和“竹素琪玛”五斗谷,以标志过去一年的丰收、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西藏雕塑艺术的价值在于,不但重视在写实基础上的概括洗练;更重视造型的装饰意味。例如大昭寺主殿佛堂门楣上的故事浮雕,简练生动,刀法拙朴,极富装饰性和韵律感。

拉当寺的弥勒铜像,体态自然优美;密宗神像造型夸张诡异,色彩对比强烈。

藏王陵石狮造型圆阔昂挺,雄健稳定;桑鸢寺石像浑然一体,颇具汉唐石雕风格。布达拉宫内,凿洞成室的“曲结竹普”内,至今保存着7世纪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禄东赞、吞弥桑扎布的泥塑像,风格粗犷朴实,是留存至今稀有的西藏古代优秀雕塑作品。

上一篇:西藏电视台 下一篇:西藏壁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