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705页(342字)

彝族戏曲剧种。

创始人为彝族民间歌手杨森,流行于云南楚雄、红河、新平等彝族聚居区。1958年正式定名。剧本除少量民间传说故事外,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台词保持彝族生活用语,重视吸收彝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唱词多为五言、七言。原用彝语道白演唱,后兼用汉语道白。音乐以本民族民歌、歌舞曲和器乐曲为基础。

常用曲调有梅葛调、左脚调、哭嫁调等,同时根据需要在原曲调基础上创作新腔和伴奏音乐。伴奏以常见的民族乐器为主,加入本民族的四弦、小闷笛、木叶等特有乐器。

表演上善于根据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创造角色,形象逼真。1980年后各县陆续成立了彝剧专业团、队,楚雄州成立了楚雄自治州彝剧团。代表剧目有《半夜叫》、《曼嫫与玛若》、《欢乐的插花节》等。

上一篇:彝海结盟遗址 下一篇:彝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