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705页(402字)

彝族使用的一种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文字。

彝文,旧称“爨文”、“倮倮文”、“韪书”等。主要通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彝族地区。彝文是本民族自行创造的中国古文字之一,起源时期大致在秦、汉之际。

从彝文内部结构来看,大致可分为象形字、象意字、假形字三部分。

彝文字数据初步统计大约有一万字左右。各地通行的彝文稍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一字多形上。

彝文中也有个别汉文借字。1975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组织人员在原有彝文基础上进行整理规范,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全省彝区推行。整理规范后的彝文克服了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形的缺点,固定音、形、书写规则,选用819个字为标准的音节文字。已用这种规范后的彝文出版有报纸、教科书、读物、词典等。

历史上用彝文记载的文献,包括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医药、农技、宗教、风俗等内容,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的珍贵资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