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市场大辞典上册

漕运

书籍:市场大辞典上册 更新时间:2018-09-10 09:18:3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市场大辞典上册》第534页(523字)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通过水路对京师和其他要地供官、军所需粮食的运输,早在秦汉时漕运即已开始。

秦始皇曾将山东的粮食运往北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加河一带)作军粮。汉初每年自山东运至长安的粟谷数十万石,武帝时开渭渠以缩短漕运路线,运粟多时曾达600万石。隋、唐时除黄河流域外,还从长江流域运输粮食。

隋代先后开凿用于运输关东粮食的广通渠,用于疏通北渠道的通济渠,用于联结黄河、淮水与长江3大水系的永济渠,使漕运通畅。隋炀帝时京师积粟多达2000余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运至关中的漕粮年约200万至400万石,以后降至100多万石。宋代建都开封,东南和西北粮食分别由汴水、黄河、惠民、广济4河运输,以汴河为最多。北宋漕粮约400万至600万石。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沿海粮食实行海运北上,加上会通河的漕运,每年漕粮约在300万石左右。明、清两代东南漕粮都通过大运河运往通州(今北京市通县)。明清两代十分重视粮政,由宫廷大官出任漕运总督。清代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任正二品尚书衔,从一品官为总督漕运,驻淮安。

每年粮船过淮后,总督须随运北上,过天津入京师述职。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9年)下令停止漕运。

上一篇:预备仓 下一篇:漕粮改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