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03:5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364页(4094字)

【集校】:

《文选》陈本: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

《文选》尤本、《文选》六臣本:同陈本。

洪兴祖: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校语:嵬,一作巍。

朱熹: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校语:嵬,一作巍,并五回反。

黄省曾、朱多煃、汪瑗、毛晋、庄允益:同朱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校语:嵬,一作巍,并五回切。

刘师培:《原本玉篇·嵬部》、《类聚》卷一并引作冠青云。《书钞》百二十二、《御览》八引同。

嵬又作巍。据注文,似正文当作“冠青云”。

《九歎》:冠浮云之峨峨,注云:冠切浮云。正文无切字,此其比也。

闻一多:刘説非也。崔嵬,高貌。

切云犹摩云。冠曰切云,正状其高。

若作青云,则但谓其状如云,而不必有高义。《后汉书·舆服志下》有通天冠,切云之名,犹通天耳。

(《説苑·善説篇》:“昔者荆爲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危亦高也,危冠或卽切云之类。)《哀时命》曰“冠崔嵬而切云兮,”卽袭此文,而字亦作切。《类聚》六七引本篇仍作切。

各本并同。

沈祖緜:切云係云之譌。

《文选》五臣注:切云冠名。

未详所自。

史记·天官书》:云如绳。《晋书·天文志》:

形近而譌。《职林》:惠文冠,附蝉爲文,(中略)蝉取居高食洁,疑卽此冠也。

刘永济:刘氏(师培)据他篇注文正本文,证以《玉篇》、《类聚》、《书钞》、《御览》皆合,可据改。

何剑熏:王逸注切云是。

诸家皆非。五臣以切云爲冠名无据。

沈祖緜以切云爲云更非。因云爲星名,不爲冠名。与“惠文冠”更若风焉。

姜亮夫以切云爲“青云”之,不知《御览》等书作青云者,因涉王逸注文而。其作“切”者是也。查严忌《哀时命》云:“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纵横。”王逸注:“冠则崔嵬,上摩于云”,与此注“高切青云”皆以“切”爲动词。若释“切云”爲“冠”,或依《御览》等书作“青云”,虽可释此《辞》,施于《哀时命》,则难通顺。

上引《哀时命》之语,殆袭屈辞。

故两“切云”直是一词,不得彼此异训。又严忌袭屈赋,故解“切”爲动词,如此则王逸之训,自有所本,故仍以王《注》爲是。〔魏〕阮籍《咏怀》:“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袭此。

(《楚辞新诂》)

。【集释】:

王逸:长铗,剑名也。

其所握长劒,楚人名曰长铗也。崔嵬,高貌也。言己内修忠信之志,外带长利之劒,戴崔嵬之冠,其高切青云也。

郭璞:《文选·上林赋》“巃嵸崔巍”注:“皆高峻貌也。

”《汉书》注引郭説同。《史记正义》引郭璞曰:“皆峻貌。”

吕向:陆离,剑氐昂貌。切云,冠名。崔巍,高大貌。

洪兴祖:铗,古挟切。《庄子》曰:韩、魏爲铗。注云:铗,把也。

《史记》曰:弹劒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文选》注云:铗,刀身、劒锋也,有长铗、短铗。崔,音摧。嵬、巍,并五回切。

朱熹:冠,去声。

切云,当时高冠之名。

林兆珂:带长劒,冠切云,所谓竒服也。

言握利器而秉高行也。

汪瑗:带,谓悬之于腰也。

铗,剑也。

大抵铗亦剑之别名也。

《史记》:“冯驩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盖古有长铗、短铗,意者长铗乃君子烈士之所佩,而短铗乃刺客之流之所用者乎?陆离,光辉貌。

冠如字,旧读作去声,非是。切云,王逸曰:“其高切青云也”。

是矣。盖甚言其冠之高,可以上切云耳。

五臣曰:“切云,冠名。”朱子亦曰:“当时高冠之名。”非是。后世有名切云冠者,自是倣屈子之言而取义耳。

崔嵬,高貌。此二句对偶极精巧,以冠对带,实对虚也;以切云对长铗,假对真也。此非大义,亦屈子用心笔刀,变化之妙处,虽不拘拘求于文字之间,要亦非漫言也。

黄文焕:铗以昭武,冠以称服。

王夫之:陆离,剑光。切,犹齐也。冠高若与云齐也,喻其志行之高远光洁。

胡文英:《战国策》:长铗归来乎!《周礼·考工记》: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葢豪士亦多以长剑爲美也。切云,绣云于冠也。

黄侃:劒、铗一声之转耳。冠切云之崔巍句,之,言之间也。

徐英:陆离,光采玮丽貌,犹后世言剑有寳光也。洪引五臣説:“低昂貌”,陋甚。

切云,冠名。或曰:当时哲人隐士类,喜服奇衣冠,以自表于流俗。

《庄子》:尹文作爲华山之冠。盖此类也。

闻一多:切云,冠名。谓之切云者,切,摩也。《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注曰:“冠则崔嵬,上摩于云。”是其义。《説苑·善説篇》“昔者荆爲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

文怀沙:陆离,曼长的样子。冠,帽子,此处名辞作动辞用。

切云,高切云,指高帽子。(《屈原集》注)

高亨:陆离,光闪闪的状态。

姜亮夫:崔嵬,《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毛传“土山之戴石者”。又《谷风》“维山崔嵬”,传:“山巅也”。盖土山戴石,乃其本义,引申爲山巅,山巅则有高义,故引申爲高峻,卽本篇王注之所本也。其本字当作自。

取彝“师雍父戍于”。字,林义光释块,自卽堆字,自土高之貌,后以自爲墣块之义所专,引申之高义,遂别製崔字以当之。崔卽《説文》之嵟,高也。惟经传仍多用崔字。

(锴本无此字,知卽以铉本之嵟爲崔也。

)文字衍益之径,大抵如是。

至崔嵬成一联语,则崔之缓言之耳。(《诗》“南山崔崔”,传:“高大”。

崔崔盖直以爲形容词,盖声调之促急者耳。而崔嵬则歌咏之长言。

别详余《骚经联绵字考·联绵字十论》一文中。)后人以训诂字易之,则作崔巍。

(巍字又作岿。又作崔嵬[嵬字又作峞、磈],字又作嵔。汉赋而后,异文兹多,作陮隗、蓷萎、巍、嵬、隗,倒言之则曰嵬崔、嵔崔、畏隹、嶉,声变爲崒危、崒屼,爲峞、膗,爲諈诿、崴魁,爲厜,爲巉巖、嶃巖,爲嵯峨、岌峨,爲嶜崟、巧历,不能尽矣。余《诗骚联绵字考》所列约百语,兹不赘。

)长劒二句,卽《离骚》之“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王注:“岌岌高皃”,与此崔嵬义同矣。又本篇语句多袭用《离骚》而略变之,其义亦卽《离骚》后半之意,宜与《离骚》互参爲得。

苏雪林:屈原乃是个爱美主义者,仪表旣生来秀美,服装亦极其讲究,以上四句当係写实,并非象徵。

铗,在本文,以作全剑爲是,卽带匣之全剑。陆离,所以形容寳石之光彩。剑匣及剑把上可饰珠寳,剑锋则否。且人也不能光带着一个剑把,也不能带着一柄无匣之剑。

陈子展:长铗,意爲长剑。铗爲剑之一部,此以部分代全体。阮元《古剑镡腊考》释铗爲腊,爲鬣。友人范祥雍先生云:《考工剑物小记》释铗爲剑室,似较阮説以铗爲鬣者爲长。

蒋天枢:繫于鞶带者曰带。以长铗名长剑,与《齐策》名称同。陆离,参差貌。冠剑皆所以施于身,故以所服喻所行。

汤炳正:《离骚》亦有“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之语,故高冠、长剑成爲后世想象中屈原形象之特徵。尤其据“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旣老而不衰”之句,多认爲此种“奇服”係屈子所独好,乃用以比喻自己与流俗不同之高尚品质。如王逸《章句》注《离骚》二句云:“言己怀德不用,复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其威仪,整其服饰,以异于衆也。”古今解屈赋者,大都同此义。

但此实係解。盖屈子自称“奇服”,并非谓异于衆人,实指异于其他国家或异于其他民族之服饰耳。

此乃屈子深厚的爱国主义或强烈的民族意识之体现。高冠、长剑,爲楚国民族服装之共同特徵,其见于典籍者,如《説苑·善説》云:林旣衣韦衣而朝齐景公。

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林旣逡巡而作色曰:夫服事何足以端士行乎?昔者荆爲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齐短衣而遂偞之冠,管仲、限朋出焉;越文身鬋髮,範蠡、大夫种出焉;西戎左袵而垂结,由余亦出焉。从这一段叙述,可证楚之“长剑危冠”,与齐之“短衣遂偞”,戎之“左袵垂结”等,都是民族服装之特徵。《左传》成公九年称楚囚锺仪“南冠而絷”,杜注:“南冠,楚冠。”则楚人之冠,必有异于他国,故举以爲锺仪之服装标识。

所谓“南冠”,实卽《説苑》所谓“危冠”,屈赋所谓“高冠”,“切云冠”耳。对此犹可使人想象到战国时代楚民族的衣冠风貌。正由于上述原因,对屈赋屡及“高冠”“长铗”之含义,不能不作新的理解。

卽屈子在此,并非举之“以异于衆”,反之,正是用以表示自己与整个楚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肉关係。

而《涉江》所谓“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旣老而不衰”,“奇服”之义,乃指民族特色,非指个人爱好。“幼好”而“老不衰”,则其民族意识与民族深情始终不变的坚定立场,已溢于言表。

此殆与《橘颂》所谓“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含义是一致的。(《楚辞类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