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10:5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449页(2524字)

【集校】:

洪兴祖: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朱熹: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

汪瑗:背夏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

刘师培:《旧事》引夏口作下浦。

刘永济:思疑息之譌,西息,西至辰沅迁所而息也。

上云:“来东”,来自东也。下云:“江与夏兮不可涉”,又云:“至今九年而不复”,则居于迁所之时甚久也。

本篇曰“东迁”,曰“西浮”,曰“南渡”,《抽思》篇曰“南指”,曰“南行”,《怀沙》篇曰“北次”,皆属行程言,此云“西息”,则行至迁所之词,故有哀故都之日远之言也。《·汉广》:“不可休息。”《释文》:“息本作思。”杨倞注《荀子》“辨而不諰”,引诗此文,证思、息二字形近易譌,是也。

姜亮夫:夏浦,《渚宫旧事》引作下浦。

苏雪林:刘氏不知屈原发自郢都係沿大江而赴陵阳。陵阳在东,夏浦在西,背夏浦,就是离开了夏浦,也可説将夏浦抛在背后,回首盼望一日远似一日的郢都,故曰“西思”,怎可改爲“西息”呢?。

【集释】:

王逸:背水嚮家,念亲属也。

远离郢都,何辽辽也。

朱熹:时未过夏浦也,故背之而回首,西乡以思郢也。

汪瑗:浦,水中之沙州也。

背夏浦,谓已过夏浦,而在己背后也。

西思,谓渐近所迁之东方,而郢都又在于西矣,故曰背夏浦而西思。思者,默念深想之意,非回首顾望之谓也。

此时盖已过夏水,出洞庭,入大江久矣,故都之日远矣,故哀思之深而寐之不忘也。朱子曰:“时未过夏浦,故背之而回首西向,以思郢也。”非是。

或曰,上二句言梦寐之频,下二句言思归之甚。

惟其思之甚,故梦之频也。

钱澄之:此是已过夏浦也,以故都地势论之,夏浦在东,故背夏浦,乃西向而思,思郢也。

迹渐远郢,而魂仍恋郢也。

王夫之:夏浦,汉渚也。此上皆追忆郢都之辞。

林云铭:背,违也。

夏浦,卽夏口之浦。故都在东迁之西,故曰西思。

言神欲往而身爲所繫,归路矣。

张诗:今则夏水之浦,反在吾背。而吾则渐东,郢都渐西。是以思之而哀其日远耳。

蒋骥:浦,水涯也。夏水东逕沔阳入汉,兼流至武昌而会于江,谓之夏口。

背夏浦,则过夏口而东,去郢愈远矣。西思,指郢都言。

奚禄诒:已来东,则夏口在背之西,故都更西矣。

戴震:背夏浦西思者,未至夏浦,回首西,犹前之过夏首而西浮。

裴回故都,不忍径去也。

胡文英:夏浦,江夏之浦也。

以旣出汉江而言之也。

刘梦鹏:夏浦,卽夏首。

由江小口别通爲夏,故变首言浦。前之西浮舟过夏首,今之运舟复背而下。

胡濬源:背,违也。非未过夏浦也。

渐远之哀,已明言不忘返。

其昶:远,云阮反。《史记》:秦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此曰西思,思咸阳也。

前曰东迁、曰来东、思夏浦也,此则背夏浦而西思矣。哀故都之日远,窜逐之臣,虽欲悟君以反怀王,不可得也。

沈德鸿:夏浦,前日所之舟路,故曰背。

高亨:夏浦,卽夏水的边。背向夏水的边,心裏想着西方。

姜亮夫:夏浦,浦水涯也。夏水东径沔阳而入汉,合流而至武昌,会于江,谓之夏口。背夏浦,盖过夏口而益东矣。

西思者,回首向西而思念乡国,言人已投东,而心则西思,卽《诗·东山》我心西悲之义。故都,指郢言。故都犹言故乡、故国耳,不作旧都解。

日远,自郢发而东,今已过夏口,故曰日以远也。

马茂元:背,作动词用,卽离背井的背。水边爲浦,夏浦,就是指夏口。

西思,指西思郢都,与前“来东”相应。因爲离开夏口,转向洞庭,离郢都就愈来愈远了。

所以下句説“哀故都之日远”。

沈祖緜:夏浦今汉口,古名夏口。屈子先由郢至夏浦,再由夏浦浮江至湘沅,不由郢至洞庭者,疑迁客之途程如此。王夫之以故都指襄王迁陈事,非也。

故都之故,犹上文之故之故。又言发郢都而去闾兮,是与迁陈事毫不相涉。

刘永济:此则已到迁所了。

屈子由湖入沅,逆溯而西,以至溆浦,故曰西息,至迁所而息也。

(《屈赋音注详解》)

陈子展:夏浦,见于《图书集成》一一八七者:夏浦,江自夏水以下,多有此名,皆左迤也。《哀郢》云: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蒋天枢:行至夏浦时始决策,其时或有短暂停留,故特言“背夏浦”回望。《离骚》云“又何(谁)怀乎故都”,此则言“哀故都之日远”,彼此时间不同故心情亦异。故都,对新迁之陈而言。

日远,屈子“背夏浦西思”时及此后之长期情怀。

汤炳正:此时东向而行,故言“背夏浦”。(《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