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超囘志度,行隐进兮。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18:4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548页(4594字)

【集校】:

洪兴祖:超囘志度,行隐进兮。

朱熹: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黄省曾:超回度,行隐进兮。

明繙宋本、汪瑗:同朱本。

朱多煃:超囘度,行隐进兮。

毛晋:回志度,行隐进兮。校语:志度,一作忘度。

庄允益:同朱多煃本。

徐英:本作志度。

王曰:超越回邪,志其法度。王以四字分,意殊隐晦,或曰:志一作忘,言超回忽谲,忘其常度也。[按,徐氏所引王曰爲汲古阁本,庄本则作“超越回邪,忘其法度。”]

郭沫若:进字与上“蹇吾愿兮”,失韵,义亦难通,当爲难字之无疑。

蒋天枢:同黄本。校语:忘,《补注》本作“志”,从黄本、夫容馆本作“忘”。

两本注文亦均作“忘”。

【集释】:

王逸:超,越也。

言己动履正直,超越囘邪,其法度。隐行忠信,日以进也。

洪兴祖:《説文》:隐,安也。

朱熹:进,如字或音荐。

超回,隐进,亦不可晓,今并阙之。

汪瑗:回,犹过也。

超回,谓超而过之,犹言超越也。度,度量也。

隐进,犹言潜滋暗长耳。君子之爲善,未尝皎皎使人知也。此章言己不能变心以从俗,而爲人之所嫉也深矣。己非不欲从俗耳,使吾之心能如石之可转,不遭谗妬之祸,亦吾之愿也。

然奈志度之超越,德行之进脩,而不能易初而屈志何哉?盖反言以见己志之终不可变,虽遭迁谪,亦其心之所乐也。屈子法古圣贤,造诣精粗,且知善不由外来,名不可虚作,方且守确然不拔之志,拓廓然无涯之量,使吾之德行隐然而进直欲并三五而迈彭咸之不暇也,又奚暇计较区区之出处,而迁谪之细故何足以芥于其心胷哉?遭忧患而不忘进脩,屡黜逐而不变心志,可谓壁立千仞者矣。非有学有守者,乌可勉强于悠久也哉?此章词旨甚明白。

《説文》曰:“轸,动也。”旧解爲方也,非是。朱子又谓“超回隐进,亦不可晓”,岂未之深思邪?

陆时雍:行隐进者,独寝独行,不皎皎以示人也。

黄文焕:超囘志度者,下升高志度之超越也。娱在水而愿兼在山,志度之囘环也。

行隐进者,隐隐而自进于此也。亲身在舟、隐意在山,故曰隐进也。

钱澄之:超回,言山高迴而迴曲也。径不可度,惟以志度,人行其上,忽行忽隐,而后得进,极状山之曲。

王夫之:超,远也。回,回思也。

隐,伤也。远忆昔日所秉之志度,欲行而伤于进,是以心不可得而娱也。

林云铭:超越回转,心之所之,不失其度。泝流而行,进而不觉,有类于吾学。

此皆足以娱心者。

:行,去声。

夫志度超越,德行进修,则惸独而远迁,固其宜矣。

蒋骥:回,反也。

隐进,进而不觉也。言山水之奇,足以适愿。

故举前忧思之志度,超越而回反之,而其行程进而不觉也。

屈复:超囘,前出也。隐进,不觉前行而前行也。

超囘隐进者,欲止而不能止也。

奚禄诒:回,纡也。度,仪容也。隐,伤痛也。言车轸遇山石之危,蹇啬难行,不遂吾南行之愿,令我心志超越,仪度纡回,中心隐痛,行行而渐进也。

戴震:超,出也。回,回曲。

度,谓所拟行也。隐,据也。

隐进,言据之以进。

胡文英:超回志度,脱畧旋转其志度,勿复爲此拘拘也。

隐进,微服密行也。

刘梦鹏:回,邪也。

志谓志之。度,法度。

己虽困极而所守不变,超越回邪,心存法度,行谊不,隐隐自进而已。

陈本礼:蹇吾愿者,江险难行也,于是捨舟从陆。

超回者,道入山,又苦山路迂僻,不识径道。以意度之,隐进,则更路迷而不得进也。以见其欲归不得之意。

胡濬源:超迈回远,志高而度越。

欲所之行,隐然自进于道也。

王闿运:隐,依也,依轸石,西出湖泝湘也。

其昶:囘,与度对文。志,识也。

言其程途径不回还,故进而不自觉也。

沈德鸿:谓超忽回潏,忘其常度也。

行,犹且也。隐,痛也。

言且忍痛而进也。

闻一多:超读爲招摇之招。《史记·孔子世家》“招摇市过之”。集解曰:“招摇,翱翔也。”超回谓招摇回翔于天上也。超回与昭回同。

志度疑当爲跱跖。《文选·长笛赋》“乍跱跖以狼戾”。

朱骏声谓卽歭,是也。超回与跱跖义近,犹下文“低佪夷犹”,亦二词义近也。

(超低一声之转,超回盖卽低佪之转。)隐,微也。

所进甚微,言其行迟也。

姜亮夫:超回,谓或超或回,意谓或越出其当行之道,或回曲其当行之道,亦形行路之难也。卽乘上句蹇字来。志度,他家多就王义申説之,似隔文义一间。

按《仪礼·旣夕》:“志矢一乘,轩輖中亦短卫”,注:“志,犹拟也”。志度连文,犹言意度、拟度矣。此句言“路之难行,其爲儃回旋还,皆以己意而拟度之,隐占其可否而后进。”隐喻君之左右,无行媒,如世路之多阻,己之欲归,其得失直曲,需自爲体认。

细读上下文,自能体认,此情此景,极人世悲惨之尤。就志度超回二语以体认文心,则直与《惜诵》“欲邅回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欲高飞远集,横奔失路”一大段情思完全相同,则“超回”卽“儃回”,“志度”卽“干傺”,重患离尤以下情怀也。

以其邅回,故行乃隐微而难进也。“志度”就心理邅回爲言,“隐进”就进退行止爲言,总之,以惟恐重患离尤也,在贻以“志度爲跮踱声转。

邅回志度,犹言邅回踟蹰也。”此亦训诂上之一发现,然以行文意象而论,则志度爲尤有緻。隐,犹隐隐,小心审慎之貌。隐进,谓其进之不易也;亦指归途言。

因其超回,必需志度,故其行亦隐隐而难进也。诸家説此四句,皆不可通,不知余义有胜诸家否?(《重订屈原赋校注》)

陈子展:超回志度者,旧注皆未得其解。此乃以行路言之。

谓超越回邪之路,认知法度之道也。志与识通,知也。已见上《惜诵》注。

行隐进者,徐文靖云:有所行,则隐占其吉凶而后进也。《尔雅·释言》:隐,占也。郭注:隐,度也。疏曰:占者视兆以知吉凶,必先隐度,故曰隐占也。

刘永济:超回,未详。志度,未详。

以上五行,似言南放江南,道路艰险,忧思不解之。惟超回二句,义有难明者,姑且阙疑。(《屈赋音注详解》)

苏雪林:隐、稳二字古通用。《説文》:“稳,蹂穀聚也,一曰安也。从禾隐省,古通安隐。”盖古时稳通作隐。

《玉篇》:“稳,于右切,蹂穀聚。”《广韵》:稳上声二十一混,持穀聚,亦安稳。

徐氏曰“古通用安隐。”《大雅》:“乃慰乃止”小笺:“民心定乃安隐。”《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司马彪注云:“徐徐安隐貌。”故此篇“行隐进兮”,当卽是“行稳进兮”。屈原向南行走时,道路上都是崴嵬之大石,非常难走,乃小心审度,可跨过则跨而过之;不能跨过者,则转以过,庶免蹉跌,是爲稳进。洪补引《説文》:“隐,安也。”卽安稳之安。

郭在贻:“志度”一词,是《楚辞》训诂中的一大疑案,旧説纷如聚讼,迄无定谳。……诸家之説,朱熹及今人刘永济存“盖阙”之意,态度犹不失爲审慎,其余诸家,则均不免“强爲之説”。今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大人赋》云:“跮踱輵辖容以委丽兮”,《集解》引徐广曰:“跮踱,乍前乍却也。跮音丑栗反,踱音敕略反。”按此“跮踱”实卽联绵词“踟蹰”之异文,而“志度”实又爲“跮踱”之假借。请进而论证之:跮谐至声,至、志并隶照纽三等,是双声,故二字可通借。《荀子·儒效》:“行法至坚”,《韩诗外传》卷三作“行法而志坚”,《荀子·正论》:“其至意至暗也”,杨倞注:“至意当爲志意。”王先谦云:“荀书至、志通借”。(《荀子集解》)《大戴礼记·主言》:“七者教之志也”,《孔子家语·王言解》作“六者教之致也”。

淮南子·原道》:“不以贵贱贫富劳逸失其志德者也”,陶鸿庆谓“志德当作至德”。(《读诸子札记》)《穀梁传·宣公十六年》:“成周宣榭灾”,《传》云:“周灾不志也”,《疏》云:“徐邈所据本云周灾至”。

凡此,均至、志通用之例。

跮旣谐至声,则自亦可假志字代之。

至于度字,则是踱的省借。然则所谓“超回志度”者,卽是“超回跮踱”。跮踱之义,据徐广説,乃“乍前乍却也”。此实卽联绵词蹢躅之或体,《説文》作彳辵,声转又作歭、踟蹰、踯躅、歭躇、踌躇、踶蹰、跢跦、趑趄、次且、首、首施、首摄、踔度,等等。

超回卽迟回、邅回,亦卽徘徊。超回、志度卽徘徊、踟蹰,与下文低佪、夷犹语例同,皆二词平列,而又义各相类。

在“超回志度,行隐进兮”这一句裏,正因爲前面讲的是徘徊踟蹰,故后面接以“行隐进兮”。隐乃隐微之隐,言行速甚慢也。

又:“超回”一词,疑卽迟回之讹。超、迟二字形、音俱近。

(超,篆文作;迟,篆文作,又作

形颇近。

超是彻母,迟是澄母,二字爲旁纽双声,故声亦近。)故迟得讹爲超。

迟回亦联绵词,又作低佪、儃佪,乃徘徊不定之意。

吴孟复:超回,犹超忽。

按《説文》下引《春秋传》“郑太子”今本作忽。朱骏声云:“书、传凡字皆以忽爲之。

与回形近,而罕见,疑写者以意改之。故超回当卽超忽。

《九歌》:“平原忽兮路遥远。”后世有“千里超忽”语。超忽,远貌也。

以上四句,写想象中之南行,借道路之崎岖、遥远,费尽拟度,还是进退两难,比喻径去不可能。

蒋天枢:回,绕道。忘度,忘去常行矩度。

隐,掩蔽。改变原先意图,绕道以越过轸石崴嵬之障阻,隐蔽以前进。

王泗原:隐同,于谨切(隐韵),《説文》“谨也”。超回志度犹《离骚》的“和调度”。

行隐进就是行谨进。王注“超越回邪,志其法度”,以超回与志度皆动受结构,又云“隐行忠信,日以进也”,皆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