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9:05: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024页(2469字)

【集校】:

《文选》尤本: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文选》五臣本、六臣本:同尤本。

洪兴祖: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校语:一作“举世皆浊”。《史记》云:“举世混浊”。

(淈其泥,)《史记》作“随其流”。

朱熹:同洪本。校语:世人,《史》作“举世”。皆,一作混。

(淈其泥,)《史》作“随其流”。

黄省曾: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毛晋:同黄本。校语:淈其泥,《史》作“随其流”。

戴震、汪梧凤: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校语:(淈其泥,)《史》作“随其流”。

刘师培:《高士传》引“淈”作“日”。《文选》陆机《吴趋行》注引同。《史记·原传·索隐》引作“搰”,《后汉书·周燮传》注引作“滑”,《孟子·告子下篇·疏》引《史记》又作“混其泥”,与今本《史记》迥异。

姜亮夫:世人皆浊,《史记》仍本上文作“举世混浊”。淈其泥,《史记》作“随其流”。寅按:此史公改易字也。《索隐》引作“搰”,《后汉书·周燮传》引作“滑”,又《孟子·告子》篇疏引《史记》作“混”,则此字之乱久矣。

。【集释】:

王逸:人贪婪也。

同其风也。与沉浮也。

张铣:淈泥扬波,稍随其流也。淈,浊也。

洪兴祖:淈,古没切,又乎没切,浊也。

朱熹:淈,古滑、胡没二反。

波,叶补悲反。

汪瑗:淈,汨之也。扬,挠之也。淈泥扬波,欲其与世混浊而不必浊清也。

王夫之:淈,挠乱之也。扬其波者,与之俱流。

林云铭:淈,没也。泥在水底,波在水面,浮沉于浊中,仍不自失其爲清。

蒋骥:淈,浊。

胡文英:淈,搰搰然使泥入于波也。

扬,纚纚然使波冲其泥也。淈之扬之,则可以不至于浊清矣。

陈本礼:淈其泥,水不失其爲清。

王闿运:淈,汨同字,治也。使清也。

其昶:泥波相混,分清浊也。

马茂元:淈,搅乱的意思。波,古音疲。

姜亮夫:淈,《史记索隐》作滑,此亦如《庄子》“滑疑”又作“淈疑”也。古从屈与从骨之字或相乱。淈训浊而滑训乱,淈其泥,谓以泥浊之,此与衆人醉而餔糟歠酾句义正同,《史记》作“随其流”,则“皆浊”浊字义反晦矣。扬其波,扬浊流之波也。

朱季海:《吕氏春秋·本生篇》:“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俞先生《诸子平议》曰:“樾谨按:高注曰:‘抇,读曰骨。骨,浊也。’此注必有错误。

下文曰:‘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注曰:‘抇,乱也。’抇字既见于前,不应又注于后,疑此文‘物者抇之’本作‘物者滑之’,高《注》‘抇,读曰骨’本作‘滑,读曰骨’。《淮南·原道篇》:‘混混滑滑’,高《注》曰:‘滑,读曰骨。

’即其例也。‘骨,浊也’当作‘滑,浊也’,滑滑与混混同,故有浊义。”(见《卷二十二·吕氏春秋一》)。

今谓《吕览》本文不误,其上下俱言抇者,谓土之于水,犹物之于人也。

《注》两“骨”字,当本作“滑”。此句言:土之抇水,则义当爲浊矣,高氏据其所闻,浊谓之“滑”,故破字以晓人耳。

爲《吕览》者,其言抇浊,与抇乱同,故并书作“抇”矣。然《吕览》言“抇”犹《渔父》言淈,淈、抇亦转语耳(淈在脂部,《説文》无抇,若字从日声,即在至部,爲《吕览》者,盖读脂如至矣)。《史记·屈原贾生传》:“随其流”,《索隐》云:“按《楚辞》作滑其泥”,是唐本《渔父》,字亦作“滑”,与高读相应矣。水性本清,因泥而浊,渔父不欲原以察察自见,故喻令浊之以泥,若与世同风者然(王《注》云:“同其风也”,是也)。《远游》言“无滑而魂”,王《注》训乱,音义与《吕览》下“抇”字正相应,一本“滑”亦作“淈”,与《渔父》之唐本作“滑”,今亦作“淈”者,亦相应;疑《渔父》、《远游》,字本作“滑”,或又从《説文》以“滑浊”字爲淈,因改《渔父》,其后亦或因《渔父》以及《远游》,遂令诸本参差若是也。盖先秦旧书,于“滑浊”、“滑乱”,本无异读,而字亦或同者,不独《吕览》然矣。

《远游》一云“无淈滑而魂”,则以旁注字爲正文,故有斯惑矣。《广韵·十一没》:“骨,古忽切”下有滑、淈、愲。滑云“滑稽”,不收“滑其泥”者,谓字当作“淈”耳;其淈字引《説文》云:“浊也。”此即高诱所读矣(见俞先生引《淮南·原道》高氏读;若从先生説,即《吕览》本文作“滑”,而高读曰“骨也”)。其“愲”字云“心乱”,则高《注》下“抇”字所谓“乱也”者,盖古今字虽繁变,苟能通其音义,则条理秩如也。

王泗源:淈,《説文》:“滒(音哥,多汁)泥”,今语泥浆。

这里淈是动词,搅成泥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