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知路之曲兮,南指月与列星。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536页(1879字)
【集校】:
洪兴祖:曾不知路之曲兮,南指月与列星。
校语:一本云:曾不知路之曲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朱熹: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校语:一本南指至得兮十三字,在营营之下,非是。
黄省曾、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曽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校语同洪本。
汪瑗:不知路之曲兮,南指月与列星。
姜亮夫:若如一本,则文意不连属之甚;仍从此本爲是。
。【集释】:王逸:忽往忽来,行极疾也。
参差转运,相代也。
朱熹:言初不识路,后以月星而知向背。
汪瑗:路,郢路也。谓郢路辽远,而中茫昧,曾不知其曲直之可行,但南指星月,随其方角而往耳。
陆时雍:指月列星,其不遑假寐也久矣。九年不复,何须臾之忘反乎?
黄文焕:指月列星,魂之自爲指也,梦中之月星也。
旣得所指,可以知曲而径逝矣。
钱澄之:郢在湖北,而南指月与列星,向南背北,而知郢之所在矣。
林云铭:所以谓之辽远。
张诗:言梦寐之间,不知路之曲。
惟南指月与星,冒冒以行。
蒋骥:郢在汉北之南,故其路曰南指。
奚禄诒:从汉北南回郢都,心迷不知路之曲直,惟南指月与列星而行。
胡文英:不知曲,梦中之境,恍惚不明也。南指月与列星,吾君在其下而思一见也。
陈本礼:言郢都分明在望,只在月星之下耳。
胡濬源:自南来北而曰南指者,人在赤道上,观月星者必南向也。凡夜行者,以月星而知向背。
王闿运:己不敢至郢,惟魂往耳。迁陈未定,故不知路也。
己独在南,望星月念楚君臣也。
徐英:在汉北望南山,不知路之曲,故指星而辨路也。
黄孝纾:列星,衆星。
姜亮夫:南指,以南方爲指也,盖谓以月与列星爲定南行之指针,使不失往来之道也。
郢在汉水之南,故曰南指。径逝未得,亦上句不知路之曲直之义。
马茂元:郢在汉北之南,从天空望去,在月星的光辉照临下,郢都可以指出它的所在。但在地面上的距离,却遥远了,因爲路有“曲”的故。意思是説,由于思郢心切,因而在星空的视野里,并不感到它的遥远,也没有计算到道路的实际距离问题。但事实上道路是有“曲”的,所以下句説“愿径逝而未得”。
这两句与《诗经·卫风·河广》所説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用意略同,而尤爲深曲。旧解均。
沈祖緜:王逸注:参差转运,相递代也。义未碻。
屈子自喻逐放南方,君不可见。以月拟君,列星拟朝臣也。
苏雪林:郢都与汉北,相距甚远,道路曲,实难明了。但指着在南方的月儿与星星,岂不能得其大概。曾不知者岂不知也。我指月星旣得到郢都的方向,就想採取最短之径返我故都,奈躯体笨重,又爲逐臣之身,行动有所羁束,而我之灵魂,则甚自由,彼一夕之间,能往返郢都九次,则其认识道路,远胜于我可知。
吴孟复:“曾不”两句之主语爲“我”。言我不知去郢之路之曲直,只好向南指着星月而思之。
其下接己愿径去而未得;然而魂却能识路而往来。文情宛曲深挚。旧解多。
蒋天枢:曾,意同怎,犹言何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