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不可兮,孰知余之从容。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605页(2642字)
【集校】:
司马迁:重华不可牾兮,孰知余之从容。
洪兴祖:重华不可兮,孰知余之从容。校语:,一作遌,《史记》作悟[按,洪,当作牾。]。、遌当作,音忤,与迕同。《列子》:物而不慴。是也。
《释文》:遌,五各切。心不欲见而见曰遌。
于义颇。
朱熹:重华不可兮,孰知余之从容。
校语:,一作,《史》作悟[按,朱亦,当作牾。]。
洪云:当作,五故反,与迕同。
黄省曾:同朱本。校语:遌,《史》作悟[按,黄亦。
]。
明繙宋本:重华不可兮,孰知余之从容。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同朱本。校语同黄本。
汪瑗、庄允益:同朱本。
毛晋:重不可遌兮,孰知予之从容。
戴震、汪梧凤:重华不可啎兮,孰知予之从容。校语:啎,五古切,一作。
胡濬源:遌,一作,《史》作牾,吾路反。
刘师培:《説文·繫传》二十八引作牾兮。今本《史记》同。
姜亮夫:《史记》作牾,与遌、字根语根皆相同也,故字皆可通。
详注。
沈祖緜:遌,《史记》作牾。《索隐》曰:《楚词》牾作。(王逸注引《史记》作悟。
)牾卽遌字,又作愕。
洪《补注·释文》:遌,五各切,心不欲见而见曰遌。于义颇迂。洪説非是。
心不欲见而见曰遌,义塙。《説文》:遌,相遇惊也。
《尔雅·释诂》:遌,见也。
注:行而相,卽是见。《尔雅》又云:遘,逢;遇,遌也。注:转复爲相遌。
。【集释】:王逸:,逢也。
从容,举动也。言圣辟重华不可逢遇,谁得知我举动欲行忠信也。
朱熹:从容,举动自得之意。
汪瑗:言不变其所守,而汲汲以求进也。
陈第:,音晤。从容,谓优悠于道义也。
陆时雍:,当作,与迕同。,遇也。
黄文焕:深藏若虚,明道若昧。重华徃矣,又孰知之?此叚语语深奥,炼句炼字最爲不苟。
从孰察揆正至此,皆痛写不相知之恨。曰羗不知,曰衆不知,曰莫知余之所有,曰莫知余之从容,长号叠诉,哀音。
钱澄之:不遇重华知人之帝,其孰知之?而予不求人知也,不求知,故从容。
王夫之:,与晤同,遇也。
党人之谋国,忽而狂怒,忽而畏愞。秉仁义而虑深远者,从容自定。贤不肖之辨,亦易别矣。乃君非大舜,安从辨之?
林云铭:但仁义爲谨厚掩,惟舜知此中自然之妙,然不可遇矣,悲哉!已上言见放之后,复招诽谤,通国无一知其能,故不复见召,然自度本领,实非世俗所能知,又难专咎党人也。
张诗:,音噩。知吾者其惟圣人乎,乃舜不可逢,孰知余所守之从容不变乎?
蒋骥:从,促翁切。从容,道足于己,而安舒自得之貌。从容,言其养之。
此惟重华汤禹,乃能知之。
屈复:右三段,细发莫余知之故,言世俗如此之恶,自谅所藏,实非党人所知,重言而深痛之也。
胡文英:重华明目达聪,好问而好察迩言,其从容而不求近功小利者,皆得登庸,今旣不逢,孰能知之哉?
刘梦鹏:重华比圣明。晤,逢也。
陈本礼:卽以知字贯下。
此又申言人所不知之故。
“重仁袭义,谨厚爲丰”八字,乃屈子一生大学问、大抱负,岂当时人所能识?在昔,惟重华乃原寤寐所仰止者,惜又不能一,此外孰有知余之从容而中道者耶?
王闿运:此三不知者,无怨于人,亦无怪于己,了然身世,乃能言此,不独知生死,且知存亾也。
文怀沙:重华,古帝大舜的名字。从容,举动大方。
姜亮夫:字当作遻,音忤。
《説文》:“相遇惊也”;字亦作逜、作迕、作,古午、屰、干、牙皆爲同族一形之变,故其字其义多相关涉;其初形皆自干戈之干而衍,而其朔义,盖皆由交午一义变出;午音古与五同;五本交互字,义亦与午近,于是从午、从屰、从干、从五、从吾之字多相通,或且爲一族之衍矣。《史记》之作啎,(今多作牾,从牛,非。)与此作遌者实同。,卽遻之隶变俗字也,详余《文字朴识·释干五》下。
杨胤宗:《离骚》曰:依前圣以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夫天下明德,皆自舜始,其于君臣之际详矣,故原欲就之而陈词也。
而今迺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予之从容。逢时之不幸,弗能求事理之至当,欲就舜帝陈词而不得遇,故叹息愤懑不已也。
蒋天枢:重华之称见《舜典》。《史记·五帝本纪》:“舜者,名曰重华。”屈子文多言及舜,《离骚》託言“就重华而陈辞”,此则谓重华究难意外相遇(遌,相遇而惊也),实寄望于能知己之行动者。
王泗原:遌,五各切(铎韵),《説文》:“相遇惊也”,就是料想不到的相遇。《广韵》:“心不欲见而见曰遌”,将《説文》意体会差了。
字从咢,徐锴説:“咢卽遇也。”咢本义是“譁讼”(《説文》),字从吅屰(不顺),屰亦声。《説文》:“啎,逆也。从午,吾声。”徐锴曰:“相逢也。楚辞曰:‘重华不可啎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