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设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737页(2341字)
又称“旅游行程设计”。
旅游线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线路的销售,而旅游线路销售的成功与否,则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国家中区域旅游开发的成败。因此,旅游线路设计在旅游规划和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线路设计随着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60年代,旅游线路设计只是基于设计者的旅行和工作经验。
70年代以来,全世界旅游业务迅猛增长和电脑迅速普及,使旅游线路设计成为一个专门化的研究和工作领域。1980年,南非费拉里昂(Franco F.Ferrario)从旅游资源评价入手探索旅游线路的设计,对旅游线路设计的科学化产生了重要影响。1988年,荷兰伯格斯马(Jan R.Bergsma)在荷兰北部绿色海岸旅游线路设计中,对旅游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定量方法和技术操作等进行了系统的探索。1992年,中国楚义芳提出了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和设计的操作性曲线。
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性,旅游线路可分为周游型(touring tourism)和逗留型(destination tourism)两类。周游型旅游的目的是观赏,旅游线路中包括有多个旅游目的地,同一位旅游者重复利用同一条线路的可能性小;逗留型旅游的目的多是度假性质的,线路中包括的旅游目的地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旅游者重复利用同一线路的可能性大。无论是周游型和逗留型旅游者,其具体的行为属性都属于成本(费用、时间、距离)最小化行为,或非成本最小化行为(即单纯的满足最大化行为)。因此,旅游线路就有如下表所示4大基本类型。
在具体设计旅游线路时,除必须注重线路本身的类型差异,还必须遵循下列技术性原则:在设计成本最小化的周游型与逗留型线路时,要注重可能条件下的旅游者满足最大化;而在设计满足最大化的周游型和逗留型线路时,又必须注重成本的最小化。这是因为,现实中的旅游线路竞争能力不仅决定于旅游者意愿的显露面,同时也决定于旅游者意愿的隐藏面。
表1 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
旅游线路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基本技术因子有:旅游吸引物(旅游价值);与旅游通达性能密切相关的基本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因子(费用、时间、距离)。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使旅游线路设计及其结果显示离不开电脑,原因在于旅游线路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大,组合形式复杂多样,而且对所设计线路的查询必须快捷方便。好的线路设计系统必须同时具备5方面的功能:线路图显示;详细的项目安排清单;关于线路沿途详细的、可随意选择的描述资料;一般情况下仅供旅行社职员掌握的沿线各项花费情况;突发事件处理提示系统。好的线路设计系统(同时也是线路显示和应用系统)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而量化又是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992年,楚义芳提出旅游线路设计的操作性曲线,旅游线路的可行与否通过确定的量化标准来判断。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实施同旅游对象的吸引力(旅游价值)达到的某一最低值相对应,即当旅游成本已经确定(设定为b)的情况下,整个旅程带给旅游者的体验水准只有等于或大于某一确定水平(设为K)时,旅游者才会成行(旅游者行为法则1)。随着旅游成本的增加,旅游体验水平只有以等于或高于与旅游成本增加速度成比例(设定此比例值为α)的某一速度增长时,旅游者对于旅游线路才会有满意的评价(旅游者行为法则2)。以旅游成本为横座标(X)、旅游体验水平为纵座标(Y),根据旅游者行为法则1和法则2,则可建立一条Y=K+α(X-b)的旅游体验——成本基准线。
从设计的线路与基准线间的关系,即可判断所设计的线路是否可行。具体判断方法为:设旅游体验水平对于旅游成本的变化速度为α′,即α=dy/dx,在座标图中,所设计的旅游线路有5类,各类线路的可行性如下表所示。
表2 旅游线路可行性的判断
旅游线路的设计基本分为4个阶段:首先,确定目标市场(游客群)的成本因子,它在总体上决定了旅游线路的性质和类型;根据游客的类型和期望,确定组成为线路内容的吸引物之基本空间格局,旅游吸引物的对应旅游价值须用量化的指标表示出来;结合前两个阶段的背景材料,对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之线路;选择最优的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至目前已基本解决,但大量的技术操作问题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工作:不同的目标市场(游客群)有不同的旅游体验——成本基准线,这些基准线的建立必须依靠大量的旅游者行为和意愿调查;要达到旅游线路设计的电脑化,必须建立大容量的旅游信息系统;现有市售电脑软件尚不能完全满足线路设计和结果应用的需要,必须研制适用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1 Ferrario , Franco F.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1980,311 ~ 320
2 Bergsma Jan R. The Promotion of Destination Regions, 1988,89~110
3 楚义芳.旅游学刊,1992,7(2)∶9
(南开大学楚义芳副研究员撰;鲍觉民教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