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囊壳菌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42:51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961页(1374字)

单囊壳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为一类专性寄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多种植物,包括经济植物的白粉病,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

1851年,莱韦莱(J.H.Leveille)首次以蔷薇单囊壳为模式建立了此属。这个属的真菌主要特征是菌丝体表生;闭囊壳球形,暗色;壁细胞较大,轮廓清晰;附属丝丝状,生于闭囊壳的上部或四周;子囊壳内含1个子囊;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无性阶段产生串生、无色、单胞的“粉孢型”的分生孢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表面光滑,无纹蚀。

关于单囊壳菌的早期研究主要进行闭囊壳发育方面的探索。1895年,哈珀(Harper)对律草单囊壳的闭囊壳的形成进行研究,并首次提出子囊菌的子囊壳是由产囊体和雄器结合而产生的理论。

丹吉尔德(Dangeard,1907)和克劳森(Claussen,1905~1912)也做了结果类似的研究。以后有关该菌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分类方面。

这个属内分种主要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如菌丝体的质地(厚毡状或地毯状);菌体寄生部位是否产生异常;菌体着生位置;附属丝形状、根数、长度;子囊果大小;子囊孢子数目、大小等。无性阶段的特征,如分生孢子的萌发特征,只作为属以上分类的依据。Hirata曾对生于17个不同寄主的4种单囊壳菌分生孢子做了萌发试验,发现其分生孢子的芽管多为短而粗、分叉角度大的双分叉式芽管。这与白粉菌科的其它属有区别,但种间无明显差异。寄主种类在(白粉菌)单囊壳的分类中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区别主要是植物科之间的差异。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8种(变种)单囊壳,寄生于36科植物上;其中中国已发现24种,寄生于18科51属85种植物上(表1)。

表1 世界单囊壳菌及其寄主科名与分布

。【参考文献】:

1 Harper R A. Ber Deut Bot Ges. , 1895,13:475-481

2 ClaussenP.Boudiera Bot Z. , 1905,63:1 - 27

3 Dangerd P A. Le Botaniste, 1907,10:1 - 385

4 Hirata K. Bull of the Chiba Coll. of Harticulture, 1942,5:34 - 39

5 Braun U,Nova Hedwigia,1987,89:69-147

6 郑懦永,余永年(编辑).《中国真菌志》第一卷:白粉菌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06~338

7 袁自清,王爱群.真菌学报,1991,10(3):182~184

(新疆八一农学院袁自清副教授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