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833页(4366字)
糖蛋白是与生命有机体的组成密切关联的一类化合物。
它分布广泛、结构复杂。从广义上说,蛋白聚糖或粘蛋白也属这类物质。
糖蛋白一般包含蛋白质和糖链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起来的。从某种意义来说,研究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主要是侧重于研究糖链的结构与功能。
糖链的结构、大小很不均一,其中寡糖链在整个糖蛋白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变化幅度也大(1%~85%),它们通常以N-糖苷键或O-糖苷键与蛋白质中的N-天门冬酰胺、丝氨酸或苏氨酸等氨基酸相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糖蛋白的研究颇感兴趣。其原因是,糖蛋白在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检测某些疾病(如癌症)等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
20世纪60年代以前,研究糖蛋白的目的主要是从糖类可作为生物的能源和骨架出发的。
多年来,Wolfron(1980~1969),一直致力于糖类结构的分类研究,并对糖类的命名和资料的收集编纂做了大量工作。Pigman(1910~1977)在60年代,以唾液中的糖蛋白为材料,开展了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试验,所得的结果加深了对粘蛋白的认识,并曾先后于50年代和70年代出版了《碳水化合物》和《糖缀合体》(Glycoconjugates)专着。
糖化合物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进展却很缓慢。比如,Morner在1889年就已从软骨中分离出硫酸软骨素,但直到1951年才确认软骨素分为两类,而搞清硫酸软骨素中糖肽连接点属于O-型糖肽键,则是酶解法建立之后的事。
又如,Mclean于1916年第1个从心脏组织中提取出肝素,但是直到1978年Robinson等才证明肝素是一种典型的糖蛋白,对其结构的研究也才有了较大的进展。关于肝素的结构,现在仍有学者在潜心研究。
研究糖蛋白糖链结构的方法通常有酶解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酶解法 即用糖苷酶催化糖苷键水解的一种方法。糖苷酶具有专一性,除可水解糖苷键外,还可转移糖基。因此,采用酶解法辅之以化学法,确定糖类化合物中糖苷键、α-或β-异头构型、糖链的组成与序列是一种好方法。糖苷酶有外切酶和内切酶之分,外切糖苷酶对作用的糖苷键的α、β异头构型有极严格的专一性,对糖基一侧的要求也较严格,而内切糖苷酶则对糖基一侧整个寡糖结构有专一要求。糖苷酶发现于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已认识到糖苷酶的专一性是由糖基部分决定的。60年代采用盐析沉淀和各种柱状色谱(如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法才真正得到专一性强的糖苷酶纯品。
后来亲和层析的应用,使纯化该酶的程序得到简化,目前已纯化出数十种糖苷酶。经纯化的糖蛋白,用同位素或其它特异的小分子标记后,再用酶解法分析,其灵敏度可提高几个数量级。
化学法 即多糖链经酸水解或者氧化裂解、甲基化反应、β-消去反应等降解步骤后,辅之以同位素或者荧光素的标记,最后用亲和层析或离子交换法、高效液相分离法、气相色谱法、电泳法等手段进行分析的方法。
选择性酸水解法是Hough等在70年代报道的,即用硫酸、盐酸和三氟乙酸处理糖蛋白,如果条件(中性糖水解:linol/L H2SO4,100C,6h,2mol/L三氟乙酸,100C,6h,糖醛酸含量在16%~30%,lmol/L N2SO4,100C,18h,三氟乙酸浓度2mol/L)控制得好,可以做到部分水解或彻底水解。将水解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即可得到三氟乙酰、三甲基硅烷基、糖酯等衍生物。沸点低的物质经气相色谱柱分析,即可了解糖链中单糖的组分。进入20世纪80年代,现代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对糖链分析的灵敏度与分辨率。
在温和的碱性条件下,O糖苷键的糖蛋白很容易被β-消去反应将丝氨酸和苏氨酸分别转化为2氨基丙烯酸和α-氨基-2-丁烯酸,释放出糖链,尔后通过酸水解、硼氢化钠还原、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即可得知被测糖蛋白样品中含多少O-糖苷键。N糖苷键连接的寡糖是经酶彻底水解、过离子交换柱或HPLC,随后用NaBH4还原就可知待测糖蛋白样品中含有多少N-糖苷键。
糖苷键位置的确定可用甲基化分析、氧化裂解法来完成。Chambers和Clamp于70年代指出,甲醇-HCL裂解糖蛋白中的糖类生成甲基糖苷或甲基酯,经气相色谱分析,回收率较高的是中性糖。随后,他们还对水解条件及甲基糖苷等物质的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乙酰解作用是酸水解多糖后测定多糖结构的又一种方法。20世纪60~70年代系统作过二糖乙酰解作用的研究,即在醋酸、醋酸酐和硫酸混合作用下,糖链中1-6糖苷键会优先发生,而在酸水解时则是稳定的。
氧化裂解法有过碘酸氧化、Smith氧化等,前者能有选择地氧化糖环羟基,根据过碘酸的消耗量与产物(如甲酸)的形成量即可确定糖苷键的位置及支链的多少;后者则是在过碘酸氧化的基础上用硼氢化钠还原,糖环上的醛基生成多羟基化合物,此物经酸水解产生乙醇醛和甘油等产物,由此结构可推断糖链中端基异构的构型。
此外,Barry降解法、三氟氧化铬氧化降解法等也可确定糖苷键的位置。
目前,凝集素(lectin)也成为分析糖结构的一种工具。
凝集素对糖的束缚有很强的专一性,这是用其研究糖结构的主要依据。
Sumner等从20世纪30年代就对分离自刀豆种子凝集素(Con.A)的特性以及用其作为纯化糖蛋白的配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已有一些与Con.A凝集素偶联的亲和吸附剂制品面市,这对分离、纯化以及研究糖蛋白是极有意义的。
近来boehrinaner公司制造的digoxigenin-lectins等试剂盒检测糖链中糖的组分,既简单又灵敏。其原理是,利用凝集素对糖束缚的专一性,与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的糖蛋白反应,漂洗后,用抗digoxigenin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的标记物与digoxigenin-lectins反应,漂洗后呈阳性者表明该糖蛋白可能存在与所用lectin结合的糖类物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采用该方法,再辅之以过碘酸氧化法等可测定糖链中N-或O-糖链数。
物理法 用于分析糖链结构的物理方法,主要有质谱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这些方法分辨率高(如一个单糖在红外光谱中呈现数十个峰),但对样品纯度要求高,结果分析较困难。
以上研究糖蛋白中糖链的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糖蛋白结构的难度。
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一般认为糖蛋白有运输物质、凝固血液、催化反应、粘着细胞、支持结构、降低冰点、润滑保护、识别细胞、提高免疫力、增强激素活性等生物学功能。
另外,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识别标记物和(或)多肽链构象的决定子,该糖链还可影响糖蛋白与某些分子的结合,改变糖蛋白的溶解度,增高溶液的粘度以及抵抗蛋白酶水解等特性。
一般探讨糖蛋白之功能的方法有去糖基化法,用糖苷酶去除糖链,用抑制剂阻断糖链的合成;用基因工程手段使原核细胞产生无糖基化的重组产物,尔后观察糖蛋白的功能变化。
此外,用标记的凝集素作探针,也可以研究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Burger等于1960年末发现Con.A可以专一地凝集癌细胞,其理由是癌变细胞表面产生能被凝集的、具有特异糖链的糖蛋白。Yamashita于1989年在检测肝癌患者的肝γ谷氨酰转肽酶时发现,该酶中含有正常细胞不存在的甘露糖型糖链。
开展糖蛋白的研究工作,不仅要掌握蛋白质方面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糖化学方面的学问。
蛋白质本身就很复杂,如在其分子上与有关的糖链连接构成糖蛋白,其复杂程度就更可以想象了。再者,蛋白质与糖链合成的机理是不同的。前者是由基因控制的,合成的肽链是规则的:而后者则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关酶(如糖基转移酶等)催化完成的,合成的糖链变化大,因为它要受体内形成的酶和核苷酸糖的有无、多少制约,要受机体代谢程度的影响。加之糖链的存在与否,并非都能决定糖蛋白的生物活性有无。
尽管研究糖蛋白的困难远不止这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一些不解之迷定会搞清楚的。
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1)探讨糖基化与去糖基化的机理及有关规律;(2)糖苷酶的制备及专一性的研究;(3)完善已有检测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方法,建立灵敏、快速、精确的新方法;(4)中草药和藻类等生物中糖蛋白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1 Beeley J G. Glycoprotein and proteoglycan techniques Printed in Belgium, 1985
2 Armstrong E G.et al. Immunochemistry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In. Biochemica actions of hormones X I . 1986,91~ 124
3 吴东儒,主编.糖类的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 Daniel J, et al. Anal. Biochem. 1987,163:204~ 209
5 Sharon N, et al. Lertins. New Dethi Printcd. 1989
6 Yamashita K. et al. J Biochem,1989,105:728~735
7 赵永芳,等.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2.20(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赵永芳教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