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辅导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02:2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48页(558字)

一种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的教学活动。

学生年龄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属于同一同伴群体。古罗学者昆体良曾提出在教育中可让年长学生辅导年幼学生;英国教育家兰卡斯特在1796年为伦敦贫苦儿童开设的学校中,主要依靠“跨年龄辅导”,先给被称为“班长”的优等生授课,再让他们教其他学生。现代教育工作者强调同伴教学的效益主要在于教和学的方法,而并非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一项研究发现,在旨在建立合作精神的一项特别计划中运用同伴辅导,学生到课时间保持在30%以上,并增强了不同种族的学生间的友谊。

另一项研究让中学生辅导阅读困难的小学生,使后者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6个月的学业,而对照组只完成3个月~4个月的学业。这些中学生也从中获得好处,他们自己的阅读能力平均提高了三年半。

亦可作为儿童心理治疗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埃利奥特1973年认为其优越性在于:(1)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率;(2)可向学生及时提供更多的反馈机会;(3)增加学生的交谈时间,减少教师的讲话时间;(4)可使承担教师角色的儿童感受到竞争的优越感和个人价值;(5)承担教师角色的儿童能从教师角度体会到教与学的关系,使课堂心理气氛更协调融洽,减少压抑和权威感;(6)承担教师角色的儿童可验证教师检查出的学习上有待调整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