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43: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81页(842字)

学科心理学分支。

研究学生在掌握外国语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与应用的学科。其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随心理语言学的兴起而建立和发展起来。在西方,W.M.里弗斯提出的听说习惯形成说,把外语的学习和掌握理解为刺激-反应的不断重复以形成习惯的过程,认为听说教学应先于读写教学,重视机械的反复训练,强调通过句型操练掌握语言模式,否认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可利用性,主张采取直接联合的方法学习外语。

至70年代,随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尤其受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习论的影响,提出认知规范学习论。

把外语学习理解为通过感知、记忆、思维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重视对语言规则尤其是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主张同时进行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学习和操练,认为母语是外语学习中可利用的内在因素,强调通过母语和外语的分析对比来学习外语。在苏联,有自觉实践学习说,认为外语学习与人的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有动机、有目的、有选择的活动,既非机械地形成一系列言语刺激和言语反应,也非简单地掌握某种一成不变的语言规则,而应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认为外语学习的途径是首先掌握外语知识,理解外语材料,再形成听、说、读、写的熟练技巧,最后达到能自由运用外语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其内容体系包括:(1)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及外语能力的实质和结构;(2)外语与母语的关系及外语能力的形成发展途径;(3)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及积极性的激发与培养;(4)各种外语知识的掌握过程与条件;(5)各种外语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条件;(6)各种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的应用与迁移;(7)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8)外语能力的测评心理;(9)外语教师心理等。根据所研究的主体(学生)的不同,可分为小学外语教学心理学、中学外语教学心理学等;根据所研究的客体(言语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外语词汇教学心理学、外语听说教学心理学、外语阅读教学心理学、外语写作教学心理学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