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0:13: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14页(676字)

思维的一种形式。

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有创造性问题解决和常规性问题解决两种。

前者指要求发展新方法的问题解决;后者指利用现成方法的问题解决。J.R.安德森1980年认为,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把问题的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2)操作系列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包含一系列认知操作,只有单一认知操作的过程不能称为问题解决。(3)操作认知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有认知操作的参与,单纯的身体动作系列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受问题的性质以及问题解决者的动机、能力、经验等因素影响。从逻辑分析看,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设四个阶段。但实验研究表明,问题解决并非按一个方向简单地、直线式地进行,而是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采用口语报告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人的问题解决行为,提出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型。根据信息加工理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即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称为算子),将问题由初始状态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这些认知操作与问题状态构成问题空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者运用各种策略搜索相应的算子,直到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

格拉斯1985年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根据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算子及其约束条件等,建立问题的初始表征:(2)利用各种方法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3)重构问题表征;(4)执行计划,检验结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