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交往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0:29:2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32页(382字)

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与人之间在物质水平上的交往。其形式有生产活动、物质交换、贸易、供养、馈赠、施舍等。其中各种生产活动是人类物质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在这种交往中,人们出于共同的目的和需要,通过合作劳动,制造出各种物质产品,掌握各种劳动工具和手段,形成各种从简单到复杂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技能,把劳动操作和动作内化为个体的智慧和心理能力,并且与周围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在整个儿童期(0岁~18岁),儿童与成人的物质交往基本上是单向的供养与接受式的。儿童在游戏中可能模仿出成人某些生产劳动和其他物质交往的方式,但并非真正的物质交往。

少年期以后,儿童在学校组织的生产劳动和亲自参加的其他活动(如购物、向灾民捐款捐物)中,才开始参加真正的物质交往实践,并在其中形成新的心理需要,获得新的能力,进入心理发展的职业活动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