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10:2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70页(468字)

①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而深远意义的表达方式。

具体事物(象征物)与某一抽象意义(被象征的意义)之间的比拟。象征物与被象征的意义之间一般并无必然的联系,需借助人的想象力调动以往经验,才能理解象征的意义,但一旦约定俗成,就比较固定。

存在于日常生活、宗教仪式和文艺创作中,如以衔着橄榄枝的鸽子表示和平,以十字架象征受苦难和死亡等。在文艺创作中,可帮助人们超越直观经验的限制,领会人生世相中某些深遂的哲理或宗教中虚玄的教义。

②精神分析理论术语。具有多重替代性的含义:(1)梦的工作的形式,即把被压抑的欲望在梦中伪装成社会认可的视象;(2)代表潜意识欲望的各种外显行为,如口误、笔误等;(3)各种心理疾病的症状,是潜意识中欲望的象征。荣格认为它是人格的表征,代表企图满足那些曾受挫折的本能冲动以及作为某种原型的化身。当理性的源泉不足时,精神就会产生一种象征,它自发地产生于潜意识,“基于潜意识原型之上”。

隐含某种意义,在揭示人的潜意识希望或冲动中有重要作用。并非固定不变。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