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差别法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15: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01页(461字)

一译”语义分析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词义的数量分析,衡量个人或群体赋予一个词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首先采用。

理论假设:概念或词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颇为广泛的共同的感情意义。

基本程序:(1)让被试对词汇作出语义判断。将判断的量尺分为7个等级,如非常好、相当好、稍微有点好、不好不坏、稍微有点坏、相当坏、非常坏,要求被试依据感情意义上的评定,在这7个等级之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对词汇进行判断。

(2)对这些判断进行统计处理,看大多数人是怎样判断词义的。奥斯古德及其他研究者经多次测试发现,被试对每一个词的反应大多在评价(好-坏,美-丑,愉快-悲哀)、强度(强-弱,硬-软,勇敢-胆怯)、活动性(快-慢,紧张-松弛,主动-被动)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该方法往往使被试倾向于对自己的感情喜好作夸大描述,但基本上能比较客观地了解个体对词的反应。曾被用于语义的跨文化研究以及儿童语义发展研究,亦可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经营学等方面关于态度和情绪的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