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替代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43:0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75页(348字)

心理治疗过程中,一种症状被治愈后又出现另一种症状的现象。

后一症状常以更原始的方式出现。其产生原因,解释不一。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家认为,症状表明人的心理动力活动的非适应性,如果只把消除症状作为治疗的主要目标,而不调整来访者潜在的心理动力结构,该现象就容易产生。

蒙格利等则认为其产生于:(1)来访者患病时获得的初级和次级获益;(2)来访者的症状暴露后受到的冲击;(3)时间的迟滞,即后来出现的症状可能和新的症状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需重新克服;(4)相互抑制的行为技术,即如果交互抑制中采用的行为本身是非意愿的,就可能导致新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策略来应用,如一些严重的症状,可以通过治疗干预,由程度较轻的症状予以替代。

上一篇:政治意识发展 下一篇:症状行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