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3:55:3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745页(756字)

动物选择适宜场所筑成一定构造的巢穴,便于孵化和饲养幼体的一种行为。

一种比较典型的双亲护理行为。作用是改善卵、幼体或自身的生存环境。常见于陆生和水生动物,少数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和所有脊椎动物大类群中的一些成员都具备这种行为。

复杂程度因物种而异。

最简单的大概要数鲑建产卵坑,它们在水底把卵产于浅坑中,再盖上一些沙就可以了。澳大利亚灌木火的行为则十分复杂。雄鸟首先在领地内准备一个火山形的洞,再往里面铺塞干草和沙子,做成1米高5米宽的一个小土墩。春天雨季来临,土墩内的材料发酵,产生较高温度(32.2℃~35.5℃)。

这时,雌鸟打开专门为之准备的产孵室,把卵产于其中达数月之久。为了维持卵室内一定的温度,雄鸟不时用喙去衔室内的沙子来测量温度,或打开卵室降温,或将沙子晒热后覆盖在卵上升温,每天如此,直到秋天卵孵化。节肢动物中只有社会性昆虫,如蚂蚁、蜜蜂等才有此行为。它们的巢有复杂的巢室和隧道系统,常设有安置蜂王或蚁后以及卵、幼虫、蛹的巢室,还有通道供通风和运动用。

两栖类动物中只有少数蛙筑巢,或为简单的泥盘,或为变硬的浮渣块。少数爬行动物也筑巢,如密西西比鳄用软泥和植物筑成土墩,将卵产在其中,由雌鳄看守。

眼镜用叶子和林中的碎片筑巢,雌雄都担任护卵工作。鸟巢形式变化很大:从实际上完全没有结构(如隼、枭和许多海鸟)的巢到用树叶草股打结织成瓶颈状(如织巢鸟)的巢。多数鸟巢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呈环状或圆顶状,用细枝、叶子、软泥、羽毛甚至蛛网筑成。巢的直径从2厘米(较小的蜂鸟)到数米,重量从几克到1吨以上。

许多小型兽类在树上、地上或地下筑巢,黑猩猩和猩猩及大猩猩往往就地取材,把周围的枝叶扳弯到身边,用自己的体重把枝叶压住,就算是供夜间睡眠用的巢了。

上一篇:注音识字 下一篇:筑巢的生物演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