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4:24: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766页(908字)

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

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1)从过程看,具有认知、情感、意志的三种形式,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2)从内容看,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physicalself)亦称“生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感知和评价,如对自己身高、形体、容貌的意识和评价。是三项内容中最早形成的。初生婴儿不能把自己的躯体与外部世界区分开,随着与父母的交往,形成对自己躯体的认识时,即产生生理自我。

它使个体把自我与非我区分开,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寄托在自己的躯体之上。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和认同感等。

社会自我(socialself)亦称“社会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其形成受社会变迁、现实的他人或群体、非现实的他人或群体(如小说中的人物)的影响。心理自我(psychologicalself)亦称“心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和评价。

包括个体对自己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认知和评价。其本身亦是一个多层次的独立系统。(3)从时间看,可分为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的我。过去的我是对以前自己的觉知和评价。现在的我是个体从现实出发,对现实中我的认识。理想的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自己将来应当成为的那种人。

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现实一致,但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有很大影响,是个体行动的动力和参照。心理学文献中亦有称自我概念为“自我观念”的,与自我(self)和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紧密相关。

当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时,自我也称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认知。罗杰斯对自我和自我概念不作区分。西方心理学中,自我意识是自我的一个子概念,因自我意识仅被看作是对自己的感知和注意。中国心理学界视自我概念为自我意识的一种认知活动形式。

参见“自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