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入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4:27:2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768页(499字)

一译“自我参与”。

事物与自我相互融合的现象。凡与个体有关的人、事、物,包括个体自身的特征、态度、价值观、思想等,都有个体自我的涉入,只是涉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自我介入从3岁左右开始。其标志是个体开始使用诸如“我”“我的”等概念,对自身已有了相当的认识。随着个体的成长,自我介入的范围越来越广。成年人自我介入的对象可能是财产、家庭、职业、宗教、政党、国家、民族,也包括思想信仰、价值观等。

事物一旦与个体自我发生关联,对个人的重要性就陡然增加,进而使个体对它的反应及行为发生改变。如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为显示自己的能力,会更多地控制球,往往因未及时分球而延误战机。

英国心理学者C.埃姆斯和阿切1988年总结自我参与在成就活动中的表现:将成功定义为与他人相比较的高成绩;强调与他人比较的高能力;感到满意的原因是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将错误视为引起焦虑的原因;集中注意于与他人成绩的比较;作出努力的原因是获得高分数、高名次、超过他人;以常模为评价标准;领导注重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尼科勒斯提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强的自我参与意识,自我概念更为突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