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C学生观察系统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26: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817页(540字)

儿童行为评价系统(BASC)的一种。

用于直接观察课堂背景下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采用时间取样法,在15分钟内,每隔27秒观察一次,每次3秒,共30次。

每次由观察者在行为核查表上标出观察到的行为。观察结束时,提供有关学生与教师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行为核查表上定义的目标行为共65个,分13类,其中4类是积极/适应性行为,9类是问题行为。13类行为如下:(1)对教师/课程的反应,与教师或教学有关的适当的学业行为;(2)同伴交往,与其他学生适当的交往;(3)学习活动,学生独自从事的适当的学业行为;(4)转折活动,从一种活动向另一种活动转移的适当的非捣乱性行为;(5)不适当行为,与课堂活动无关的不恰当的动作行为;(6)注意涣散,非捣乱性的漫不经心的行为;(7)不当言语,捣乱性的言语行为;(8)躯体症状,身体症状或抱怨身体不适;(9)重复性的动作活动,没有外部奖励的重复性行为;(10)攻击行为,指向他人或物的伤害性行为;(11)自我伤害行为,试图伤害自己的严重行为;(12)不当性行为;(13)大小便问题。

该工具评价了儿童青少年的许多重要行为,但缺乏一些重要的心理测量学参数,如观察者问一致性信度、常模、效标效度等,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