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睡眠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58:0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230页(374字)

一种与觉醒交替出现、不活动、对刺激产生最小反应的机体状态。

常常发生在昼夜节律中的某个阶段。在脊椎动物中十分普遍,但在各物种中形式很不相同。

如睡眠时间长短差异很大,两趾树獭每天需睡20小时,而鼩鼱每天睡眠不到1小时;睡眠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也很悬殊,类睡眠时被拿出水面也不挣扎,草食哺乳动物被捕猎时,几乎无法区别睡眠和觉醒。

大象在熟悉的噪声情况下睡得很好,但只要有轻微的陌生响声,就会惊醒。大多数物种的睡眠时间每天是确定的,相应分成昼行和夜行动物。无论属于哪一种,都是与适应特定环境相一致的。

如许多蜥蜴晚上睡眠,因温度低新陈代谢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一些小的哺乳动物白天睡觉,可以避免被捕猎的危险。需寻找安全的场所,有时要建造巢穴。

其功能多样,可以保存和恢复能量,也可以因处于不动状态而避免受到伤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