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格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3:24: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08页(701字)

①一译“犯罪个性”。

在思维、道德感等方面具有犯罪倾向的人格特质。美国精神病学家约奇逊和萨米诺在合着的《犯罪人格》(1976)中认为,犯罪人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格类型,突出地表现在认知与道德感方面。

犯罪人的认知模式或思维模式的特征是内在逻辑性不正确,具体表现为性情多疑、追求享乐、具领袖欲、易冲动、头脑简单、孤立地看问题、寻求感官上的强烈刺激、活动过多、思维闭锁(不与外界联系)、欺诈、动力定型、愤怒、多愁善感、傲慢及一般的智力水平。犯罪人在道德感方面的缺陷表现为逃避道义责任,不为他人着想,自私自利,不履行工作义务,不考虑法律规定。

一些学者提出,应正确理解犯罪人格,不能认为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人格,是决定犯罪行为的人格;也不能认为犯罪人格仅是身心因素造成,更要看到社会因素的影响。②书名。

犯罪心理学着作。美国精神病学家约奇逊和萨米诺合着。

共两卷,先后于1976年和1977年在纽约出版。作者根据对240名住院的、有精神病症状的犯罪人的深入访谈、观察和治疗结果,提出一种犯罪原因与矫治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由犯罪人格引起,犯罪人格在人出生时几乎已打下烙印,且不受父母影响。犯罪行为是具有犯罪人格者自幼年起就进行不恰当的自我选择的结果。

犯罪人格的根本内容是由一整套独特的认知模式构成的犯罪思维模式。这种认知模式在个体早年即有所表现,且逐步定型;它与不负责任的处世态度和追求刺激的倾向相结合,即导致犯罪生涯的开始和持续。

矫治犯罪就要破除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犯罪思维模式,引导个体形成符合道德的生活方式。

该书是作者在15年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写就,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

上一篇:犯罪人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