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侵犯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19:3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14页(336字)
一译“工具性攻击”。
作为克服挫折之工具的侵犯。具有工具性价值。多拉德等人提出的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是挫折的结果,挫折导致侵犯。一些研究发现,在侵犯能成功克服干扰(如挫折)的情景中,阻碍越强烈,侵犯就越剧烈。A.н.巴斯认为,在人们认为挫折-侵犯假设有价值的同时,该假设只适用于侵犯能用来克服挫折的场合。马利克和麦坎德利斯1966年的一项研究以8岁~9岁儿童为被试,让实验助手帮助或干扰儿童搭积木,然后使儿童处于能惩罚实验助手的情景中。结果表明,挫折导致强烈的侵犯性情感,即使被试有机会直接侵犯挫折来源,这种情感依然相当程度地保持着。伯科威茨认为,大多数杀人案都可视作对挫折作出反应的侵犯行为。
侵犯可作为克服挫折的工具。
上一篇:工具性强化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