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决定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3:32:3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526页(533字)

亦称“形而上学决定论”。

只承认一切事物具有必然性、因果制约性和客观规律性,否认偶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学说。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一切都遵照必然而产生”,承认偶然是对原因的无知。后出现具有机械决定论倾向的各种过渡形式,如视觉的光学决定论和几何决定论。近代因受机械力学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影响,成为17世纪欧洲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

至18世纪,由法国唯物论者推向极端。他们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条由生生不已的原因和结果构成的必然性的链条,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的不应是目的,而是起作用的原因。

这一学说推翻了古老的灵魂观念论和神学目的论,提供唯物主义的思维模式,但又是一种将因果性和必然性混为一谈,否认偶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理念,最终必然导致宿命论。在心理学中,主要体现在联想主义心理学和关于人的心理生理基础的反射论上。现代心理学中,以古典行为主义和操作行为主义为典型。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坚持机械决定论,主张用刺激-反应的简单公式解释一切行为,把人描绘成一种消极被动、毫无主观能动作用的机械结构。

斯金纳在其设计的社会和关于人这个机器的性质的基本假定中,将人的行为的必然性和被决定性的机械主义模式推向极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