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547页(917字)
亦称“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学习”。
广义指用计算机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所有形式,包括计算机教学管理和计算机模拟等;狭义仅指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种形式,如操练与练习、个别辅导、问题解决等。CAI最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20世纪60年代,随行为主义提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而兴起,后行为主义学习原理受到批评,加之教学程序死板,计算机价格昂贵,CAI受到人们的批评而转入低潮。(2)20世纪70年代,小型机特别是微机的出现,为学校提供了价格低廉、功能更强的硬件设备,而且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如PLATO系统等,为CAI的再度发展提供了基础。(3)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计算机文化认识的深入,特别是认知学习理论的迅速发展,CAI又呈现出繁荣景象,出现了许多问题解决型和创造性培养软件。
(4)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学习策略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CAI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善于探索的学习者方面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狭义的CAI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操练和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知识技能。(2)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呈现辅导内容。(3)教学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呈现一些真实现象。(4)游戏。
根据一定的规则在计算机上进行游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5)计算机辅助测验。(6)问题解决与发现学习。用计算机建构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探索和发现。
相对于传统教学,CAI具有以下优点:(1)同时指导大量学生,效率高;(2)比其他教学手段更灵活,可以有多分支乃至成为网状结构;(3)个别施教;(4)动态、形象,可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但将计算机用到教学中去并非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中国的陈琦提出,这取决于以下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1)教师变量,包括其态度、胜任CAI的能力、教学方法等;(2)环境变量,即学习环境,包括社会要求、学校环境(包括课室),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软件;(3)学生变量,包括其学习动机、知识能力基础、学习方式,对CAI的兴趣、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