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06:0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84页(612字)
他人在场对助人行为的抑制。
社会心理学家拉坦内和达利发现,只要有他人在场,紧急情境下个体的助人行为就明显减少,旁观者越多,助人行为越少。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旁观者的作用:(1)旁观者的无动于衷对个体产生群体压力;(2)旁观者的旁观影响个人对情境的判断,形成无危险事件发生的错觉;(3)由于他人在场,个体谨慎从事,唯恐尴尬场面出现;(4)他人在场,助人者的责任感及因不愿给予帮助而付出的心理代价可由大家分担。
第二,情景具有模糊性。如人多,潜在的助人者不能确信发生了什么事情。情景越模糊,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榜样人物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榜样人物与观察者之间的类似性及其助人行动的实际结果,都会影响观察者的行动。
霍恩斯坦等人1968年做过一次现场实验。马路边有一只用信封包着的皮夹,信封是拾皮夹者写的,显然是拾者想把皮夹寄还失主,但结果又把它丢失了。研究者以改换信封上的字(如英文还是外文)及信封上提到的拾者乐意寄还皮夹的程度来控制被试的类似性及榜样人物的助人行动,然后观察被试捡到信封及皮夹是否寄还给失主。实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
榜样人物的言语或行动对助人行为也有影响。格鲁塞克等人让儿童玩游戏,考察他们在不同条件下是否愿意把游戏中赢来的物品捐赠出来。结果表明,榜样人物宣扬助人行为,并列举理由,增加了儿童的助人行为。
然而,最有效的方式是榜样人物的实践行为。
上一篇:旁分泌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