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问题测验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38:4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67页(641字)

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测量工具。

美国心理学家雷斯特20世纪70年代编制。在克服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的弊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准的测验由6个道德两难故事组成(其中3个是科尔伯格标准的两难故事)。

每个故事配有12个问题,分别代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中二至六阶段的水平(因被试年龄在12岁以上)。

其中有1-2个问题是“无意义”的,也称M题,用以检验被试作答时的态度是否认真,不代表任何阶段。测验时,被试的任务就是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先就故事的主人公所做的某种行为进行“应该”、“不应该”和“不能决定”的三择一选择。然后针对这个选择,就12个问题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非常重要”、“很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五级评分。在评分基础上,再从12个问题中选出4个“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排序,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重要,分别计以4、3、2、1分。

这样,每个故事10分,总分就是60分。

根据测验可得到被试的三种分数:D分、P分、M分。

D分是对每一阶段类型进行加权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总分;P分是由相当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第三级水平的各个阶段的分数组合而成,可代表被试在作出道德两难判断时赋予的道德思维的重要程度;M分是被选为最重要的M题的得分总和,可检验被试的问卷是否有效。该测验评分客观,减少了评分中的偏向性;采用纸笔测验,不仅把口头表达造成的差异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而且便于集体施测。

应用广泛,但只适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尚有待进一步简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