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58:0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1022页(1557字)

【生卒】:1875—1961

【介绍】:

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苏黎世学派的领导者。

生于瑞士凯斯威尔小镇。童年生活孤寂,耽于梦幻。

1900年于巴塞尔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在苏黎世伯格尔斯立精神病诊疗所任布洛伊勒的助理医生。

1902年出版博士论文《论所谓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和病理学》后取得医师称号。

同年冬赴法国巴黎师从让内学习和研究精神病学。1904年通过字词联想实验,提出情结理论。

翌年升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和精神病诊疗所高级医生。1906年开始与弗洛伊德通信并互赠着作。

1907年应邀赴维也纳与弗洛伊德会晤。1908年由弗洛伊德推荐,任《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年鉴》主编。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之邀,与弗洛伊德赴美国讲学,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并共同获该校名誉博士学位。1912年在弗洛伊德倡议下,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首届主席。

后因对弗洛伊德把力比多完全解释为原始性欲的观点公开表示怀疑而产生争论,1914年与弗洛伊德的关系彻底破裂。在此后的约6年间,经受了一次严重的心理危机,通过对梦、幻觉等潜意识领域深刻的自我分析获得新生。

1921年为证实其集体潜意识观点,赴非洲和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原始部落的民俗和宗教,并广泛研究东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神话以及炼金术、星相学、瑜伽术和降神术等神秘现象。1932-1942年任苏黎世联邦综合技术大学教授。1935年任瑞士应用心理学主席,1944年返回巴塞尔大学任医学心理学教授。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1)强调人格整体论是分析心理学的核心和方法论。认为人格的原始统一性和先在整体性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心灵的整体综合,且在临床上要求恢复人格完整。(2)提出独特的人格结构说。

认为人格结构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三个层面构成。构成人格最底层的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包括人格面具(假我)、阿尼玛(阴性基质)、阿尼姆斯(阳性基质)、阴影(阴暗自我)、自我(心灵完整性)、曼陀罗(宇宙同心象征)。(3)提出人格动力新说。不同意弗洛伊德泛性论的观点,把力比多由性力扩展为生命力,并视之为人格发展的动力。

(4)提出性格类型说。将人格类型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后又分为八种功能类型,如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性、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性。强调心理结构的整体论,扩大潜意识的内涵,沟通个体和种族历史经验的文化联系,开创性格类型学和字词联想测验,对心理学、医学、文艺、历史、宗教具有广泛影响。

1948年苏黎世建立荣格学院,1955年伦敦创办《分析心理学杂志》,还设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

先后被耶鲁、哈佛、津等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32年获苏黎世文学奖。

1938年当选英国皇家医学会名誉会员。1944年任瑞士医学科学院名誉会员。

一生卷帙浩繁,着有《荣格文集》(20卷,英文版)、《力比多的转变和象征》(1912)、《潜意识心理学》(1917)、《心理类型》(1921)、《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简体字中译本由苏克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繁体字中译本由黄奇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出版)、《集体潜意识的原型》(1936)、《人格的整合》(1940),《心理治疗的实践》(1954)、《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中译本由成穷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出版)、《记忆·梦·反思》(1961,中译本由刘国彬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人及其象征》(1964,中译本名《人及其表象》,由张月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出版)、《心理学和东方》(1978)等。

上一篇:日浴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